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导论 | 第16-26页 | · 研究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 第16-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3-26页 | 第1章 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支持与文献评述 | 第26-42页 | · 现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回顾 | 第26-33页 | ·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26-30页 |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观点综述 | 第30-33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 第33-37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及政策主张 | 第33-36页 | · 农村金融发展的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 现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主要观点综述 | 第37-42页 | 第2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 | 第42-56页 | · 农村金融的理论界定 | 第42-43页 | · 中国农村正式金融发展 | 第43-50页 | · 中国农村正式金融发展与变迁 | 第43-46页 | · 中国农村正式金融发展主要作用与存在问题 | 第46-50页 | · 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 | 第50-56页 | · 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与变迁 | 第50-53页 | · 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主要作用及存在问题 | 第53-56页 | 第3章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56-81页 |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理论分析 | 第56-63页 | ·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56-60页 | ·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的理论分析 | 第60-63页 |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实证分析 | 第63-79页 | · 基于全国性数据的实证检验 | 第63-75页 | · 基于区域性数据的实证检验——以福建省为例 | 第75-78页 | · 实证检验主要结果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第4章 农村金融市场调查分析 | 第81-106页 | · 农村金融市场调查的既有研究 | 第81-83页 | · 福建省农村金融市场现状调查 | 第83-104页 | · 对福建省主要代表县市的聚类分析 | 第83-85页 | · 实地调查地点的选择及基本介绍 | 第85-88页 | · 福建省农村金融市场调查与分析 | 第88-104页 | · 农村金融市场调查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探因 | 第106-133页 | · 农村正式金融抑制现状探因 | 第106-117页 | · 功能性金融主体缺失 | 第106-111页 | · 农村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 | 第111-112页 | · 农村金融创新不足 | 第112-115页 | · “二元经济”发展战略是农村正式金融抑制的制度原因 | 第115-117页 | · 农村非正式金融现状探因 | 第117-130页 | · 农村非正式金融产生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 第117-121页 | · 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主导地位探因 | 第121-126页 | · 农村地下金融活跃现状探因 | 第126-128页 | · 农村非正式金融对农民收入促进作用有限探因 | 第128-130页 | · 农村经济增长差异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抑制较重的重要原因 | 第130-133页 | 第6章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启示 | 第133-150页 | · 国外农村正式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33-140页 | ·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33-135页 | · 国外农村合作性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35-138页 | · 国外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38-140页 | · 境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40-145页 | · 法国官民结合的农村民间金融制度 | 第140-141页 | · 德国独立互助式民间金融模式 | 第141-142页 | · 台湾农村民间金融发展 | 第142-144页 | · 境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44-145页 | ·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启示 | 第145-150页 | ·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45-147页 | · 国外农村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47-150页 | 第7章 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50-171页 | · 破除农村正式金融抑制,促进农村正式金融发展 | 第150-158页 | · 加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导向作用 | 第150-152页 | · 推动以农信社为主体、新型合作模式为补充的农村合作性金融改革 | 第152-154页 | · 引导农村商业性金融回归服务“三农” | 第154-156页 | · 加大对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倾斜 | 第156-158页 | · 规范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与农村地下金融治理建议 | 第158-166页 | · 规范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 | 第158-161页 | · 农村地下金融治理建议 | 第161-166页 | · 拓宽农村金融发展渠道:农村金融工具创新 | 第166-171页 | · 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 第166-167页 | · 构建多元化农村保险服务体系 | 第167-168页 | · 创新农村其他金融工具 | 第168-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7页 | 附录 | 第177-18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81-182页 | 致谢 | 第182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