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铝电解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性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轻金属冶炼论文铝论文
铝电解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性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铝电解工业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 炭阳极在铝电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第12-14页
  1.3 我国炭阳极用原料现状第14-17页
  1.4 炭阳极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第17-24页
    1.4.1 电解铝用炭阳极生产工艺第17-20页
    1.4.2 炭阳极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0-24页
  1.5 铝电解过程添加TiO_2粉制备铝钛合金第24-25页
  1.6 本研究的立题目的意义第25-27页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29页
2 沥青浸润及热解行为第29-51页
  2.1 实验准备第29-32页
    2.1.1 实验原料第29-30页
    2.1.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0-32页
  2.2 不同粒级煅后焦对沥青焦浸润性的影响第32-34页
  2.3 沥青热解过程TG及动力学分析第34-43页
    2.3.1 常规沥青热解过程TG及动力学分析第34-38页
    2.3.2 大质量沥青热解过程TG分析第38-41页
    2.3.3 大质量沥青热解过程及动力学分析第41-43页
  2.4 不同粒级煅后焦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第43-46页
  2.5 沥青浸润煅后焦颗粒和残极的SEM形貌第46-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1页
3 煅后焦粒度分布优化第51-65页
  3.1 实验准备第51-55页
    3.1.1 实验原料第51页
    3.1.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51-55页
  3.2 粒度分布变化对生产炭阳极性能影响第55-56页
  3.3 原料粒度分布及生产配方粒度分布情况第56-58页
  3.4 粒度分布对堆积体积密度的影响第58-63页
    3.4.1 焦炭粗粒减少对粉料堆积体积密度的影响第59-60页
    3.4.2 焦炭中粒减少对粉料堆积体积密度的影响第60-61页
    3.4.3 焦炭细粒减少对粉料堆积体积密度的影响第61-63页
  3.5 优化粒度分布的炭阳极性能指标第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 微量元素对煅后焦、沥青焦、“结焦体”和炭阳极反应性影响第65-99页
  4.1 实验准备第65-69页
    4.1.1 实验原料第65页
    4.1.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65-69页
  4.2 微量元素对煅后焦反应性的影响第69-71页
  4.3 微量元素对煅后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第71-73页
  4.4 微量元素含量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第73-75页
  4.5 微量元素对沥青焦微观结构的影响第75-78页
    4.5.1 不同升温速率对沥青焦结构的影响第75-77页
    4.5.2 微量元素含量对沥青焦结构的影响第77-78页
  4.6 煅后焦粉体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第78-81页
  4.7 微量元素对“沥青结焦体”反应性的影响第81-83页
  4.8 微量元素含量对炭阳极反应性影响第83-96页
    4.8.1 钠元素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83-86页
    4.8.2 钙元素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86-88页
    4.8.3 镁元素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88-91页
    4.8.4 钒元素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91-94页
    4.8.5 镍元素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94-96页
  4.9 炭阳极中微量元素的SEM形貌分析第96-97页
  4.10 本章小结第97-99页
5 硫含量对高硫焦、沥青焦、“结焦体”和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99-121页
  5.1 实验准备第99-101页
    5.1.1 实验原料第99-100页
    5.1.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100-101页
  5.2 高硫石油焦中硫含量分布第101页
  5.3 高硫石油焦中硫的赋存状态第101-103页
  5.4 煅烧参数对高硫焦硫含量分布的影响第103-108页
  5.5 硫含量对煅后焦反应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08-112页
  5.6 硫含量对沥青结焦体反应性的影响第112-114页
  5.7 硫含量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第114-115页
  5.8 硫含量对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第115-118页
  5.9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6 含钛炭阳极电解实验研究第121-135页
  6.1 实验准备第121-123页
    6.1.1 实验原料第121页
    6.1.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121-123页
  6.2 TiO_2添加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第123-124页
  6.3 TiO_2添加制备含钛炭阳极第124-127页
  6.4 TiO_2含量对炭阳极电阻率的影响第127页
  6.5 含钛炭阳极电解实验第127-131页
  6.6 含钛炭阳极电解应用探讨第131-133页
  6.7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7 结论及创新点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3页
附录第153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3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53页

本篇论文共153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铝电解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
炼钢厂生产实时调度建模及优化算法
高炉法制备高铬低镍不锈钢母液的工
H形坯连铸钢液流动传热及其对铸坯变
RH真空精炼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动及脱
低反应性连铸保护渣熔体的微结构特
基于介电指纹特征识别的变压器主绝
变压器油纸绝缘糠醛动态平衡特性及
电力接地网缺陷的瞬变电磁成像诊断
盘型悬式绝缘子基于污层电阻动态变
基于脉冲耦合注入的变压器绕组变形
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电压无功控制的概
基于Pockels效应的无源非接触式光学
自然环境绝缘子积污动态过程模拟与
基于银纳米基底表面增强的变压器油
基于设备老化失效和系统风险的断路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硅树脂超疏水涂层
土壤冲击放电的X射线数字影像特征及
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健康状态监
变压器直流偏磁电—磁—力特性及振
MIMO系统中干扰管理技术研究
二级倒立摆平衡点间任意转换的运动
单边核磁共振浅层成像系统研究和皮
高频双极性微秒脉冲电场不可逆电穿
大型装备质量特性参数测量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
通过载体及形貌控制促进氧还原催化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氧还原催化剂研
金属性M_xP_y/C(M=Co,Ni或Cu)复合结
锶铁氧体掺杂改性及其光催化活性研
基于复合纳米基底的SERS芯片及其生
深部不同倾角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保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花岗岩岩体
厚材料3D水射流精密切割切缝特性研
RH真空精炼过程流体流动和夹杂物行
样品前处理与微流控芯片在水处理和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残留重金属电
基于离散频谱的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系
T-CPS下近信号控制区多车协同的行驶
新疆地区典型引水隧洞围岩力学特性
微通道内铂钯催化剂上甲烷燃烧反应
风力机叶片覆冰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物质传递调控的小球藻生长和油
包络调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关键问题
金属掺杂碳纳米管传感器检测六氟化
具有热添加的电气体发电过程流动特
面向效率提升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综
计及复杂风况特征的含风能电力系统
考虑时空相关性的源荷功率概率建模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
双光响应农残快速检测系统及方法研
基于宏基因组序列的黑熊肠道微生物
多光谱医疗图像去马赛克重建及分割
自主与受控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
时间膜系统计算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稀疏图子空间学习算法研究
压缩感知理论在图像信息保护中的应
自校正仿人智能控制器及其在等摆长
基于统计推理的复杂网络广义社团检
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研究
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特征的时间序列异
分数量子霍尔态中边缘态与无序的研
骨桥蛋白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
力干预拟南芥细胞和根器官生长过程
力学环境调控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理
强震触发顺层滑坡张性破裂及低摩擦
裂隙岩体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
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设计、合成及催
气—固两相反应流复杂系统的格子气
引入趋肤效应的旋转磁场建模及其在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金属铜表面氧化
过渡金属催化自由基—自由基交叉偶
A/M/SrSO4(A=TiO
膦促进偶联反应的机理与选择性的理
活性析氢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无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
燃料电池非铂和低铂氧还原催化剂的
仿生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研究
三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阳极材料的制
电场与硫酸盐共存环境中水泥基材料
基于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的电极设计
锰、镍掺杂铁酸铋薄膜的制备及电磁
碱金属硫酸盐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刚柔组合搅拌桨强化流体混沌混合行
絮凝增强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炭阳极论文 粒度分布论文 微量元素论文 高硫石油焦论文 电解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zhangyay**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