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内燃机缸内气流运动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1.2 内燃机缸内气流运动的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1.2.1 滚流稳态测量与评价的研究 | 第19-21页 |
1.2.2 内燃机缸内瞬态气流运动的实验研究 | 第21-24页 |
1.2.3 内燃机缸内瞬态气流运动的模拟研究 | 第24-26页 |
1.3 内燃机缸内多空间尺度湍流特性及循环变动的研究 | 第26-30页 |
1.3.1 内燃机缸内多空间尺度湍流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2 内燃机缸内循环变动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汽油机稳态滚流比的测量与评价 | 第32-57页 |
2.1 三维体视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简介 | 第32-34页 |
2.2 3D PIV测试系统及实验工况 | 第34-37页 |
2.2.1 实验装置系统组成及参数设置 | 第34-36页 |
2.2.2 实验工况 | 第36-37页 |
2.3 参数定义 | 第37-40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40-55页 |
2.4.1 3D PIV结果可靠性验证 | 第40-41页 |
2.4.2 流场演变规律及气道性能参数统计 | 第41-46页 |
2.4.3 气道压差及可视区域尺寸对气道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46-51页 |
2.4.4 拍摄平面位置对气道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51-55页 |
2.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汽油机缸内不同尺度涡团瞬态运动特征的 3D PIV实验研究 | 第57-86页 |
3.1 实验装置及PIV关键参数设置 | 第57-60页 |
3.1.1 3D PIV系统及参数设置 | 第57-58页 |
3.1.2 光学发动机台架 | 第58-59页 |
3.1.3 实验工况 | 第59-60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60-64页 |
3.2.1 拉米三角形以及拉米距离 | 第60-62页 |
3.2.2 本征正交分解方法 | 第62-64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64-85页 |
3.3.1 3D PIV测量结果可靠性评估 | 第64-65页 |
3.3.2 系综平均流场特征分析 | 第65-70页 |
3.3.3 湍流脉动强度及湍动能特征分析 | 第70-76页 |
3.3.4 湍流各向异性分析 | 第76-77页 |
3.3.5 POD模态分析 | 第77-79页 |
3.3.6 瞬时涡团演变规律分析 | 第79-85页 |
3.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可变滚流对汽油机缸内湍流的多空间尺度特性及循环变动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 第86-115页 |
4.1 发动机计算模型建立 | 第86-88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88-90页 |
4.2.1 滚流比 | 第88页 |
4.2.2 积分长度尺度及湍流雷诺数 | 第88-9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0-113页 |
4.3.1 大涡模拟结果验证 | 第90-93页 |
4.3.2 不同强度滚流对整体流场及湍流脉动强度的影响 | 第93-96页 |
4.3.3 不同强度滚流对积分长度尺度以及小尺度涡结构的影响 | 第96-99页 |
4.3.4 滚流比及滚流涡心的循环变动 | 第99-101页 |
4.3.5 基于POD的流场四分解分析 | 第101-107页 |
4.3.6 基于FFT的流场三分解分析 | 第107-111页 |
4.3.7 转速对缸内流动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111-113页 |
4.4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5.2 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