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四、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五、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4-21页 |
第一章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理论渊源 | 第21-3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理论 | 第21-26页 |
(一) 关于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思想 | 第21-22页 |
(二) 关于“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标准的思想 | 第22-23页 |
(三) 关于从工农群众中选拔干部的思想 | 第23-25页 |
(四) 关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的思想 | 第25页 |
(五) 关于实行干部选举制的思想 | 第25-26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理论 | 第26-37页 |
(一) 关于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标准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 第26-29页 |
(二) 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 第29-31页 |
(三) 关于凭工作实绩用干部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 第31-32页 |
(四) 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 第32-34页 |
(五) 关于依靠制度提高公信度的思想 | 第34-37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实践演进 | 第37-60页 |
一、 初步探索阶段(1978 年至 1982 年) | 第37-39页 |
(一) 对由个别领导人指定接班人的做法的初步纠正 | 第37-38页 |
(二)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确立和实施 | 第38-39页 |
(三)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 第39页 |
二、 单项实验阶段(1982 年至 1987 年) | 第39-44页 |
(一) 尝试民主推选领导干部 | 第40页 |
(二) 试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 第40-41页 |
(三) 探索实行民主考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 第41-43页 |
(四) 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 | 第43-44页 |
(五)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程序的初步规范 | 第44页 |
三、 深入发展阶段(1987 年至 2000 年) | 第44-51页 |
(一)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 | 第45-46页 |
(二) 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制度化 | 第46-47页 |
(三) 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 第47-50页 |
(四) 干部选拔任用法治化的初步探索 | 第50-51页 |
四、 整体推进阶段(2000 年以来) | 第51-56页 |
(一) 基本形成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制度体系 | 第52-53页 |
(二)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健全 | 第53-54页 |
(三) 全面推进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 | 第54-56页 |
(四)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走上法治化轨道 | 第56页 |
五、 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工作评析 | 第56-60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问题考究 | 第60-87页 |
一、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影响因素 | 第60-65页 |
(一) 党组织及其被选拔任用干部的信用 | 第60-64页 |
(二) 党员群众的信任 | 第64-65页 |
二、 当前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突出问题 | 第65-78页 |
(一) 干部选任主体民主化不够 | 第66-70页 |
(二) 干部选任制度不科学不规范 | 第70-73页 |
(三) 干部选任过程公开透明不够 | 第73-75页 |
(四) 干部选任结果得不到群众公认 | 第75-77页 |
(五) 干部选任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 第77-78页 |
三、 影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78-87页 |
(一) 历史文化根源 | 第78-82页 |
(二) 高度集权的党管干部体制的“路径依赖” | 第82-84页 |
(三) 经济政治因素 | 第84-87页 |
第四章 国外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经验教训 | 第87-110页 |
一、 部分发达国家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 第87-91页 |
(一) 提高党内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 第87-89页 |
(二) 提高政府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 第89-91页 |
二、 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主要经验 | 第91-96页 |
(一) 在干部选拔上越来越尊重群众意愿 | 第91-92页 |
(二) 改革选举制,扩大干部选举中的民主 | 第92-93页 |
(三) 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 第93-94页 |
(四) 惩治腐败行为,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 第94-96页 |
三、 国外一些政党忽视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导致失败的惨痛教训 | 第96-106页 |
(一) 印度国大党任人“唯亲”失去执政地位 | 第96-98页 |
(二) 泰国执政党任人“唯忠”带来政局动荡 | 第98-102页 |
(三) 前苏联共产党任人“唯亲唯忠”导致亡党亡国 | 第102-106页 |
四、 国外一些政党提高官员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经验启示 | 第106-110页 |
第五章 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选择 | 第110-150页 |
一、 民主化: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提高公信度 | 第110-125页 |
(一) 推进用人体制民主化改革,切实扩大干部选任主体民主 | 第110-118页 |
(二) 落实群众“四权”,扩大群众参与度 | 第118-122页 |
(三) 积极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增强干部选任工作透明度 | 第122-123页 |
(四) 正确把握干部工作民主,切实提高干部选任民主质量 | 第123-125页 |
二、 科学化:以提升干部选拔任用技术水平提高公信度 | 第125-133页 |
(一) 以量化分析工具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 第126-129页 |
(二) 以类别化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 第129-131页 |
(三) 以评估反馈系统为杠杆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水平 | 第131-133页 |
三、 制度化: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择优机制提高公信度 | 第133-144页 |
(一) 建立完善干部选任的基础性、关键性制度,解决干部选任“制度短板”的问题 | 第133-140页 |
(二) 严格干部选任制度的制定程序,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 第140-143页 |
(三) 以铁的手腕抓好干部选任制度的执行,切实增强干部选任制度的执行力 | 第143-144页 |
四、 法治化: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法律保障提高公信度 | 第144-150页 |
(一)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必要性 | 第144-146页 |
(二)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可行性 | 第146-148页 |
(三) 干部选任工作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 第148-150页 |
结语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7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