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4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
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24
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8
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8-24
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与章节结构 | 第24-28
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24-26
页 |
二、主要内容与章节结构 | 第26-28
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8-33
页 |
一、欺诈、财务欺诈、财务舞弊 | 第28-30
页 |
二、大股东、小股东、控股股东 | 第30-31
页 |
三、公司治理 | 第31-33
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难点与不足 | 第33-36
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3
页 |
二、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33-34
页 |
三、论文的写作难点 | 第34
页 |
四、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34-36
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36-62
页 |
第一节 有关财务欺诈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36-46
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36-43
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43-46
页 |
第二节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回顾与评述 | 第46-60
页 |
一、理论回顾 | 第46-57
页 |
二、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评述 | 第57-60
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
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 | 第62-93
页 |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分析 | 第63-79
页 |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 第63-66
页 |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制度 | 第66-73
页 |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第73-76
页 |
四、上市公司的法制环境: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 | 第76-79
页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大股东控制 | 第79-92
页 |
一、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 第79-83
页 |
二、大股东控制形成的原因 | 第83-84
页 |
三、大股东控制的表现 | 第84-92
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
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分析 | 第93-123
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分析 | 第93-104
页 |
一、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中的财务欺诈行为 | 第93-97
页 |
二、利润操纵的主要会计方法剖析 | 第97-104
页 |
第二节 非公允关联交易下的利益转移 | 第104-120
页 |
一、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 第106-109
页 |
二、托普软件与关联公司之间的利益转移 | 第109-114
页 |
三、格林柯尔借助关联交易,掠夺科龙电器财富案例 | 第114-120
页 |
第三节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实施财务欺诈行为的新趋势 | 第120-122
页 |
一、控股股东自利模式的转变 | 第120-121
页 |
二、股权激励机制助长大股东派出高管人员的短期行为和财务欺诈行为 | 第121
页 |
三、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方式的转变 | 第121
页 |
四、机构投资者话语权的强化,助长大股东及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 第121-122
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
页 |
第五章 大股东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23-155
页 |
第一节 大股东存在的普遍性 | 第123-128
页 |
第二节 委托代理问题与大股东监督 | 第128-137
页 |
一、委托代理问题与大股东监督的理论依据 | 第128-130
页 |
二、小股东搭便车与大股东的监督激励 | 第130-133
页 |
三、大股东监督的主要机制 | 第133-134
页 |
四、大股东参与治理带来新的问题:过度监督和大股东侵占 | 第134-137
页 |
第三节 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占 | 第137-147
页 |
一、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 | 第137-139
页 |
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私人收益的获取 | 第139-144
页 |
三、大股东控制下的掏空与支持行为 | 第144-147
页 |
第四节 大股东控制与财务欺诈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47-154
页 |
一、大股东控制与财务欺诈的关系 | 第147-148
页 |
二、大股东控制下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148-154
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5
页 |
第六章 制约大股东控制、防范财务欺诈的对策 | 第155-176
页 |
第一节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与控制结构 | 第155-166
页 |
一、建立适当的股权制衡制度,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155-157
页 |
二、完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 | 第157-165
页 |
三、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 第165-166
页 |
第二节 强化外部监督与控制体系 | 第166-175
页 |
一、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 第166-168
页 |
二、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 第168-171
页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虚假信息披露的惩罚与监管 | 第171-175
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4
页 |
后记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