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世界各国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 页
Abstract第5-11 页
导论第11-29 页
  一、论文选题意义第11-17 页
  二、基本概念与论文结构第17-25 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25-27 页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第27-29 页
第一章 跨国运输通道第29-49 页
  第一节 跨国运输通道的性质第29-34 页
    一、跨国运输通道的内涵与外延第29-31 页
    二、交通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31-34 页
    三、明确交通运输业的物质生产性质的意义第34 页
  第二节 跨国运输通道的特征第34-37 页
    一、运输的国际性与复杂性第34-35 页
    二、运输线路的不可分割性第35-36 页
    三、具有规模效益和投资乘数效应第36-37 页
    四、具有社会公益性第37 页
  第三节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跨国运输通道第37-49 页
    一、丝绸之路第37-41 页
    二、茶马古道第41-44 页
    三、云南与东南亚的国际通道第44-49 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形成的条件与现状第49-84 页
  第一节 跨国运输通道形成的一般条件第49-55 页
    一、边境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第49-50 页
    二、边境口岸与腹地联系的紧密度第50-52 页
    三、地缘政治经济化与地缘经济趋势增强第52-53 页
    四、通道的安全性第53-55 页
  第二节 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形成的特殊条件第55-64 页
    一、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第55-56 页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第56-59 页
    三、国家民委的兴边富民行动第59-62 页
    四、边境地区存在众多的跨界民族第62-64 页
  第三节 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的现状分析第64-80 页
    一、东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第65-70 页
    二、西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第70-75 页
    三、西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第75-80 页
  第四节 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的类型第80-84 页
    一、按运输对象可分为资源能源型、工业产品型和劳务型第80-81 页
    二、按运输方式可分为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第81-83 页
    三、按物流形态可分为输入型、输出型和双向型第83-84 页
第三章 跨国运输通道在民族经济外向拓展中的作用第84-103 页
  第一节 发展跨国运输通道是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的必然要求第84-94 页
    一、民族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第84-88 页
    二、改变民族经济的落后局面必须主动向外拓展第88-90 页
    三、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的区位优势第90 页
    四、周边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第90-93 页
    五、充分利用跨国运输通道向外拓展民族经济第93-94 页
  第二节 跨国运输通道是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的桥梁第94-103 页
    一、引导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第94-95 页
    二、边境贸易的重要纽带第95-97 页
    三、民族经济利用外资的平台第97-99 页
    四、民族经济开拓国际市场的媒介第99-100 页
    五、促进民族经济对邻国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00-101 页
    六、利于民族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第101-103 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第103-132 页
  第一节 我国边境地区交界地带的类型第103-109 页
    一、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第103-106 页
    二、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第106-109 页
  第二节 邻国交通运输状况与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的关联度第109-124 页
    一、东北地区三个邻国的交通运输概况第109-113 页
    二、西北地区五个邻国的交通运输概况第113-118 页
    三、西南地区六个邻国的交通运输概况第118-124 页
  第三节 边境口岸建设对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的影响第124-127 页
    一、民族地区边境口岸的带状分布利于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第124-126 页
    二、口岸的对应性特征利于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第126-127 页
  第四节 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存在的问题第127-132 页
    一、过境运输的局限性第127-128 页
    二、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大于对民族经济的促进第128-129 页
    三、部分跨国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第129-131 页
    四、口岸功能的弱化影响跨国运输通道的发展第131-132 页
第五章 发展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的思路第132-154 页
  第一节 强化民族经济内生力量加大外向拓展力度第132-139 页
    一、内生与外拓的辩证关系第132-133 页
    二、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参与跨国运输通道建设的比例第133-135 页
    三、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第135-137 页
    四、使跨国运输通道建设的成果更多惠及少数民族劳动者第137-138 页
    五、跨国运输通道的养护需要民族地区劳动者的积极参与第138-139 页
  第二节 发挥口岸优势并提升口岸功能第139-143 页
    一、发挥重点口岸的地域优势构建边境交通的枢纽第139-140 页
    二、拓展口岸城市的外向性第140-142 页
    三、提升口岸城市的物流功能第142-143 页
  第三节 向跨国经济通道的方向发展第143-154 页
    一、相关理论第143-145 页
    二、跨国运输通道向经济带发展第145-147 页
    三、跨国经济通道的典型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第147-150 页
    四、跨国经济通道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第150-154 页
参考文献第154-160 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0-161页

本篇论文共161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
社会资本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金正
宁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客源地建设研究
经济危机成因新解:资本扩张性与资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
城市风险与治理研究--以中国为例
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
明前期建州女真历史考察--兼论孟森
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对四川羌村
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湘西苗族
共同体的维度——现代国家建构中的
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
达斡尔族萨满教习俗文化研究
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
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文化变迁中的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
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
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
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
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一项教育人类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
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适应问题研究
地缘政治视角下我国西北跨界民族问
新时期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
超越高墙的秩序--记录监狱生活的民
法律诉讼中的博弈--对一起民事案件
“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论
反映丙子胡乱的军谈小说研究
蒙古英雄史诗生命观研究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
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
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
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
辽朝天祚帝后妃世系考
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
清末边疆治理与国家整合研究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
中国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矛盾及协调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保护法律制度
川西各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
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以当代山
村民行动与村庄秩序--河北乡村社区
一个“中间圈”的“世界”--广西宜
我国都市圈发展中的城市政府执行力
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
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
美国穆斯林移民研究--以南亚裔和阿
基层政治变迁中的权威、自主与制度
多重力量作用下的乡村日常生活--关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
车天辂汉诗研究
试论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三维结构和
从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看原住民的历
朝鲜近代爱国启蒙运动时期小说理论
台湾海峡两岸射日神话比较研究
以色列科技研发体系的演变研究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
论唐代战争诗
《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
唐寅研究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
玛拉沁夫文学观研究
壮语体貌范畴研究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
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
矮寨苗语参考语法
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
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意义研究
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完句成分学习研
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
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
越语参考语法--基于系统功能观
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新
从舞谱到舞蹈--文化复兴中的文本、
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对民间二人
元代书学研究
文化殊异与民族认同--现代背景下湖
内蒙古草原地带游牧生计方式起源探
关帝信仰在藏传佛教文化圈演化成格
天道传奇--一贯道在台湾的传播与影
 
民族经济论文 运输方式论文 边境口岸论文 经济带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Z**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