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7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 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 第16-17页 |
· 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 第16页 |
· 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2页 |
· 国内外运营通风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内外隧道火灾通风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国外公路隧道火灾案例调研 | 第24-29页 |
· 国内公路隧道火灾案例调研 | 第29-31页 |
· 国内隧道火灾发生频率 | 第31-32页 |
· 公路隧道火灾的启示 | 第32页 |
· 正常工况需风量及火灾工况排烟量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32-34页 |
·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选题依据 | 第3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2章 我国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创新理念与研究思路 | 第37-72页 |
· 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概况 | 第37-44页 |
· 国外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 | 第37-42页 |
· 国内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 | 第42-43页 |
· 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时通风排烟设计理念小结 | 第43-44页 |
· 不同通风排烟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其比较研究 | 第44-48页 |
· 纵向通风排烟系统 | 第44-45页 |
· 全横向、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 | 第45-46页 |
· 纵向通风与点式排烟混合方式 | 第46-47页 |
· 不同排烟设计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纵向通风模式下不同独立排烟道系统比较研究 | 第48-64页 |
· 顶部独立排烟道系统 | 第48-54页 |
· 车道下部独立排烟道系统 | 第54-56页 |
· 分离式的独立排烟道系统 | 第56-59页 |
· 三种独立排烟道设置方式比较研究 | 第59-61页 |
· 不同排烟道设置方式排烟道合理断面尺寸研究 | 第61-63页 |
· 顶部独立排烟道系统的断面经济性分析 | 第63-64页 |
·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理念及模型试验研究思路 | 第64-70页 |
·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的指导原则 | 第64-65页 |
·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研究依托工程概况及特点 | 第65-67页 |
·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理念及研究思路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特长公路隧道不同火灾通风排烟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2-117页 |
· 隧道火源的燃烧特征 | 第72-73页 |
· 火源的分类 | 第72页 |
· 火灾热释放速率 | 第72-73页 |
· 隧道火灾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73-77页 |
· 火灾烟气扩散的模拟方法 | 第73-75页 |
· FDS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75-77页 |
· 计算模拟条件设置 | 第77-78页 |
· 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研究 | 第78-102页 |
· 隧道火灾规模及排烟量的确定 | 第78-79页 |
· 无独立排烟道隧道内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研究 | 第79-87页 |
· 有独立排烟道隧道内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研究 | 第87-102页 |
· 山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时“烟囱效应”研究 | 第102-114页 |
· 国内外山岭隧道“烟囱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02-105页 |
· 山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时“烟囱效应”问题的提出 | 第105页 |
· 有独立排烟道的“烟囱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105-111页 |
· 无独立排烟道的“烟囱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111-114页 |
· 有无独立排烟道系统通风排烟模式下的综合对比研究 | 第114-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4章 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点式通风排烟模式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117-135页 |
· 相似基本原理 | 第117-119页 |
· 模型试验依托隧道 | 第119页 |
· 试验相似比的确定 | 第119-120页 |
· 试验中模型隧道尺寸的确定 | 第120-123页 |
· 火源方案的设置 | 第123页 |
· 风机系统的确定 | 第123-124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24-130页 |
· 隧道模型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130-133页 |
· 火源功率的标定 | 第130-131页 |
· 风速的标定 | 第131-133页 |
· 隧道模型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13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5章 点式排烟模式下火灾烟气控制规律及合理诱导风速试验研究 | 第135-179页 |
· 排烟阀关闭时火灾烟气自由蔓延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 第135-139页 |
· 试验工况的确定 | 第135页 |
· 火灾烟气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 第135-137页 |
· 顶隔板下方高温区域范围研究 | 第137-138页 |
· 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 | 第138-139页 |
· 无纵向诱导风速排烟阀开启时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控制规律研究 | 第139-162页 |
· 0%坡度下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控制规律试验研究 | 第139-154页 |
· 不同坡度下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控制效果试验研究 | 第154-157页 |
· 温度场分布及烟控范围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157-159页 |
· 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差别原因分析 | 第159-162页 |
· 合理纵向诱导风速的选择性试验研究 | 第162-177页 |
· 几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 第162-167页 |
· 点式排烟模式下不同诱导风速下温度场分布 | 第167-174页 |
· 不同坡度下烟气控制效果分析 | 第174-1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7-179页 |
第6章 点式排烟模式下排烟道系统流速分布规律及排热效率的试验研究 | 第179-209页 |
· 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第179-184页 |
· 排烟道流速、排烟阀流速与压强理论预测分析 | 第184-189页 |
· 点式排烟模式理论预测模型的简化 | 第184-185页 |
· 基本方程的建立 | 第185-186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86页 |
· 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186-188页 |
· 方程求解 | 第188-189页 |
· 排烟道内流速分布模型试验研究 | 第189-192页 |
· 单向排烟方式下排烟道内烟气流速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 第189-190页 |
· 双向排烟方式下排烟道内烟气流速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 第190-192页 |
· 排烟阀处流速分布模型试验研究 | 第192-196页 |
· 单向排烟方式下排烟阀处烟气流速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 第192-194页 |
· 双向排烟方式下排烟阀处烟气流速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 第194-196页 |
· 理论计算、数值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 | 第196-198页 |
· 隧道火灾下点式排烟模式排热效率试验研究 | 第198-207页 |
· 排烟阀排热效率研究 | 第199-204页 |
· 排烟风机排热效率研究 | 第204-2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7-209页 |
第7章 点式排烟模式下排烟系统合理设置方案研究 | 第209-220页 |
· 点式排烟模式下排烟系统设置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9-211页 |
· 排烟道流速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9-210页 |
· 排烟阀流速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0页 |
· 点式排烟模式下排烟风机所需全压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0-211页 |
· 点式排烟模式下排烟系统合理设置方案研究 | 第211-215页 |
· 排烟阀设置方案设计 | 第212页 |
· 排烟道横截面面积设计 | 第212-214页 |
· 合理排烟量的选择 | 第214-215页 |
· 排烟风机所需全压值的计算 | 第215页 |
· 独立排烟道系统排烟组织方案研究 | 第215-219页 |
· 不同火灾位置的排烟形式的选择 | 第216-218页 |
· 不同火源位置不同排烟方式的合理纵向诱导风速 | 第218-2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9-22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220-224页 |
致谢 | 第224-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33-2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中国专利申请情况 | 第2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234-23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