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4
页 |
引言 | 第14-22
页 |
一、选题目的和动机 | 第14-16
页 |
二、选题的确定 | 第16-17
页 |
三、研究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17-20
页 |
四、研究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方法 | 第20-22
页 |
第一章 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概述 | 第22-62
页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沿革及最新修改 | 第22-37
页 |
一、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沿革 | 第22-29
页 |
二、2004年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改革历史背景分析 | 第29-36
页 |
三、2004年欧盟并购立法改革主要内容 | 第36-37
页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面临的挑战 | 第37-40
页 |
一、司法型与行政型并购审查制度的艰难抉择 | 第38
页 |
二、委员会公平裁判员地位有待强化 | 第38-39
页 |
三、第81条、第82条与并购控制条例的接轨问题 | 第39-40
页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体系 | 第40-42
页 |
第四节 欧盟并购与并购控制 | 第42-62
页 |
一、欧盟并购定义及构成要件 | 第42-48
页 |
二、欧盟并购的类型 | 第48-53
页 |
三、欧盟并购的除外规定 | 第53-55
页 |
四、欧盟并购概念及除外规定的不足 | 第55-57
页 |
五、欧盟并购控制 | 第57-62
页 |
第二章 欧盟并购控制管辖权制度 | 第62-109
页 |
第一节 国际法上管辖权基础以及欧盟并购控制法中的属地原则 | 第62-80
页 |
一、欧盟并购控制条例管辖权的国际法根据及内容 | 第62-64
页 |
二、欧盟并购控制条例中的管辖权 | 第64-68
页 |
三、欧盟并购条例域外管辖的理论基础 | 第68-72
页 |
四、欧盟并购控制条例的域外管辖依据 | 第72-74
页 |
五、欧盟并购域外管辖权存在的冲突 | 第74-77
页 |
六、对策—限制域外管辖范围 | 第77-80
页 |
第二节 欧盟并购判例法上的域外管辖权 | 第80-94
页 |
一、欧盟委员会判例中的域外管辖权 | 第81-92
页 |
二、欧洲法院有关并购判例中域外管辖权 | 第92-94
页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管辖权移送制度 | 第94-109
页 |
一、《绿皮书》所引起的管辖权移送制度改革之观点 | 第94-96
页 |
二、成员国与欧盟之间管辖权限划分标准—共同体规模 | 第96-98
页 |
三、并购申报前移送管辖 | 第98-101
页 |
四、并购申报后的移送管辖 | 第101-104
页 |
五、移送制度的便捷性与合理性 | 第104-106
页 |
六、管辖权移送的评价 | 第106-109
页 |
第三章 欧盟并购控制制度核心—实体标准 | 第109-130
页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实体标准的历史沿革及内涵 | 第109-115
页 |
一、根据《欧共体条约》第86条确立的滥用市场支配性地位标准 | 第109-110
页 |
二、第4064/89号并购条例确立的支配性地位标准 | 第110-111
页 |
三、第139/2004号并购条例确立“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 | 第111-115
页 |
第二节 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与支配性地位标准的比较 | 第115-117
页 |
一、不同点及优劣评析 | 第115-116
页 |
二、SIEC标准与 MD标准的相互联系 | 第116-117
页 |
第三节 SIEC标准与美国 SLC标准之趋同 | 第117-120
页 |
一、美国“实质性减少竞争”标准 | 第117-118
页 |
二、MD标准与 SLC标准孰优孰劣的大讨论及结果 | 第118-120
页 |
第四节 欧盟并购控制实体标准的重大发展 | 第120-127
页 |
一、单边效果的界定 | 第120-121
页 |
二、单边效果的认定 | 第121-126
页 |
三、欧美单边效果理论比较 | 第126
页 |
四、单边效果理论的实践 | 第126-127
页 |
第五节 欧盟并购实体立法的主要特点 | 第127-130
页 |
一、评判并购合法性标准多元化 | 第127-128
页 |
二、移植先进法律制度时注重本土化,并提高法律的预期性 | 第128
页 |
三、发布《横向并购评估指南》指导欧盟执法实践 | 第128-129
页 |
四、与美国的趋同化 | 第129-130
页 |
第四章 欧盟并购控制的程序性制度 | 第130-164
页 |
第一节 各国及欧盟并购控制模式 | 第130-134
页 |
一、各国并购控制模式 | 第130-132
页 |
二、欧盟并购控制申报模式 | 第132-134
页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审查程序 | 第134-144
页 |
一、欧盟并购审查的两个阶段及审查时限 | 第134-135
页 |
二、正当程序 | 第135-143
页 |
三、做出最后决定 | 第143-144
页 |
第三节 并购申报的具体内容 | 第144-158
页 |
一、申报义务人 | 第144-145
页 |
二、申报要求 | 第145-146
页 |
三、申报格式及具体内容 | 第146-158
页 |
第四节 欧盟并购审查程序的调查手段及组织保障 | 第158-161
页 |
一、调查权限 | 第158-159
页 |
二、组织保障—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内部监督制度的改革 | 第159-161
页 |
第五节 违反并购控制程序制度的法律后果 | 第161-164
页 |
一、违法实施并购的法律后果 | 第161
页 |
二、提供虚假信息或违反附加义务将遭受并购决定被撤销 | 第161-162
页 |
三、罚款 | 第162-164
页 |
第五章 欧盟并购控制中的司法审查 | 第164-188
页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法律根据 | 第164-165
页 |
第二节 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管辖范围 | 第165-170
页 |
一、对欧盟委员会根据并购条例做出的决定提起无效之诉 | 第165-166
页 |
二、审查处罚决定 | 第166-167
页 |
三、审查欧盟委员会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 第167-168
页 |
四、对当事人临时紧急措施的申请享有管辖权 | 第168-169
页 |
五、对欧盟委员会提起的损害赔偿之诉 | 第169-170
页 |
第三节 对欧盟委员会并购决定提请司法审查的主体 | 第170-172
页 |
一、直接的诉讼主体 | 第170-171
页 |
二、第三人参加诉讼 | 第171-172
页 |
三、对己生效判决提起第三人异议 | 第172
页 |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法律后果 | 第172-173
页 |
第五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作用 | 第173-177
页 |
一、立法:通过判例法推进并购控制立法之完善 | 第173-176
页 |
二、司法:为当事人提供救济 | 第176-177
页 |
三、监督委员会的执法活动 | 第177
页 |
第六节 欧盟并购诉讼的近况及原因分析 | 第177-181
页 |
一、对欧盟委员会并购决定提起诉讼的近况 | 第177-179
页 |
二、并购控制中司法审查不断增多的原因 | 第179-181
页 |
第七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特点及缺陷 | 第181-185
页 |
一、欧盟并购控制特点—行政型并购控制制度 | 第181-182
页 |
二、欧盟行政型并购控制制度中司法审查的缺陷 | 第182-185
页 |
第八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面临的挑战 | 第185-188
页 |
一、司法审查改革争论及建议 | 第185-187
页 |
二、尼斯条约带来的影响—司法审判庭 | 第187-188
页 |
第六章 欧盟并购控制的国际冲突与协调 | 第188-232
页 |
第一节 并购控制国际冲突的本质及协调的必然性 | 第188-191
页 |
一、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域外适用的必然性及特征 | 第188
页 |
二、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与协调的必然性 | 第188-189
页 |
三、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的本质及弊害 | 第189-190
页 |
四、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带来的问题 | 第190-191
页 |
五、开展并购控制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第191
页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国际冲突的原因 | 第191-200
页 |
一、竞争政策与一体化目标及产业政策的冲突 | 第191-194
页 |
二、并购理论上的创新及不同标准 | 第194-196
页 |
三、并购控制立法上的差异 | 第196-199
页 |
四、欧美审查的侧重点不一致 | 第199-200
页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的国际协调 | 第200-221
页 |
一、自我立法调整 | 第200
页 |
二、双边合作 | 第200-202
页 |
三、多边合作 | 第202-220
页 |
四、国际并购控制合作展望 | 第220-221
页 |
第四节 欧盟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竞争法上的国际合作 | 第221-232
页 |
一、欧洲经济区协定及其组织结构 | 第221-222
页 |
二、双重监管制度与“一站式”管辖原则 | 第222-223
页 |
三、欧盟委员会与 ESA在卡特尔及滥用支配地位案件上的管辖权分配 | 第223-225
页 |
四、欧盟与 EFTA在并购控制上的管辖权分配 | 第225-232
页 |
第七章 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为借鉴 | 第232-304
页 |
第一节 我国并购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232-258
页 |
一、从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法视野看我国并购法律体系 | 第232-237
页 |
二、规制并购反垄断性的立法制度 | 第237-243
页 |
三、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243-258
页 |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8-273
页 |
一、解决市场经济中“马歇尔冲突”的必由之路 | 第258-263
页 |
二、规制外资并购之需要 | 第263-269
页 |
三、支持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需要 | 第269-273
页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 第273-304
页 |
一、立法模式及有关基本问题 | 第274-277
页 |
二、管辖权理论 | 第277-288
页 |
三、实体标准 | 第288-290
页 |
四、程序性制度 | 第290-293
页 |
五、司法审查 | 第293-297
页 |
六、国际协调 | 第297-304
页 |
结束语 | 第304-306
页 |
参考文献 | 第306-316
页 |
后记 | 第316-31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