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2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
页 |
· 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2
页 |
· 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1
页 |
· 无机基质类材料 | 第14-17
页 |
· 有机基质类材料 | 第17-21
页 |
· 复合材料 | 第21
页 |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1-26
页 |
· 目前骨修复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
页 |
· 本研究制备骨修复复合材料的思路 | 第21-22
页 |
· 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22-26
页 |
第二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第26-33
页 |
· 引言 | 第26
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
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
页 |
· 贝壳预处理 | 第26-27
页 |
· HA的制备 | 第27
页 |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征 | 第27-28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
页 |
· FTIR分析 | 第28
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30
页 |
· 粒径和Ca/P分析 | 第30-31
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1
页 |
· 结论 | 第31-33
页 |
第三章 骨修复材料无机相与有机相复合的方法选择 | 第33-40
页 |
· 引言 | 第33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
页 |
· 纳米羟基磷灰石/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3-34
页 |
· 复合材料理化特性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
页 |
· 羟基磷灰石/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34-35
页 |
· 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分析 | 第35-36
页 |
· 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
页 |
· 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及孔隙率分析 | 第37-38
页 |
·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38
页 |
· 讨论 | 第38-39
页 |
· 结论 | 第39-40
页 |
第四章 骨修复复合材料交联方法的选择 | 第40-49
页 |
· 引言 | 第40
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2
页 |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40
页 |
· RHLC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40-41
页 |
· 材料性能的评价 | 第41-42
页 |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7
页 |
· RHLCⅡ支架材料交联度的测定 | 第42-43
页 |
· 扫面电镜分析 | 第43-44
页 |
· 孔隙率的测定结果 | 第44
页 |
· 偏光显微镜分析胶原双折射性 | 第44-45
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6
页 |
· RHLCⅡ支架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 | 第46-47
页 |
· 细胞毒性试验 | 第47
页 |
· 结论 | 第47-49
页 |
第五章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支架材料制备工艺初探 | 第49-57
页 |
· 引言 | 第49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
页 |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49
页 |
· RHLCⅡ/nHA/CS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49-50
页 |
·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检测 | 第50-51
页 |
· 京尼平对复合材料交联反应的测定 | 第50
页 |
·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 | 第50-51
页 |
· 复合材料最大抗压强度测试 | 第51
页 |
· 复合材料相容性研究 | 第51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
页 |
·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 | 第51-55
页 |
· 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55-56
页 |
· 结论 | 第56-57
页 |
第六章 工艺参数对RHLC Ⅱ/nHA/CS复合骨修复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63
页 |
· 引言 | 第57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
页 |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57
页 |
· 仿生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57-58
页 |
· 复合材料性能检测 | 第58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
页 |
· 不同nHA/RHLC Ⅱ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59
页 |
·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9-60
页 |
· 不同京尼平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0-61
页 |
· 不同预冷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1
页 |
· 结论 | 第61-63
页 |
第七章 RHLCⅡ/nHA/CS复合骨修复材料成型工艺的优化 | 第63-73
页 |
· 引言 | 第63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
页 |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63
页 |
· 仿生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63
页 |
· 试验设计 | 第63-64
页 |
· 性能检测 | 第64-65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
页 |
· Plackket-Burman试验设计 | 第65-66
页 |
· 最陡爬坡实验 | 第66-67
页 |
·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 第67-70
页 |
· 验证 | 第70-71
页 |
· 结论 | 第71-73
页 |
第八章 BMSCS与RHLCⅡ/nHA/CS支架材料的共培养 | 第73-85
页 |
· 引言 | 第73-74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4-76
页 |
· RHLCⅡ/nHA/CS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74
页 |
· BMSCs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第74-75
页 |
· BMSCs细胞与RHLCⅡ/nHA/CS支架材料的共培养 | 第75
页 |
· BMSCs细胞在支架上成活率和贴附量的测定 | 第75
页 |
· ALP活性检测 | 第75-76
页 |
· 扫描电镜检测 | 第76
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76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
页 |
· BMSCs细胞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 第76-79
页 |
· BMSCs细胞在支架上的成活率和贴附率 | 第79-80
页 |
· ALP活性检测 | 第80-82
页 |
· 扫面电镜分析 | 第82
页 |
· 结论 | 第82-85
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
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3-94
页 |
致谢 | 第9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