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创新及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结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2页 | · 效率测量方法回顾 | 第22-25页 | · 数学规划方法 | 第22-23页 | · 修正的数学规划方法 | 第23页 | · 确定的统计前沿面方法 | 第23-24页 | · 随机前沿面方法 | 第24-25页 | · 理论综述 | 第25-32页 | · 关于技术效率的定义 | 第25页 | · 关于区域技术效率的研究结论及评价 | 第25-26页 | · 关于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 第26-30页 | · 关于区域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及评价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 第32-43页 | · 技术效率理论 | 第32-34页 | · 基于DEA的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 第34-42页 | · 基本模型及方法 | 第34-35页 | ·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 实证分析结果及其分析 | 第36-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3-69页 | · 技术创新 | 第43-49页 | · 创新理论 | 第43-44页 | · 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效率 | 第44-45页 | · 技术创新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49页 | · 市场化 | 第49-53页 | · 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与区域技术效率 | 第49页 | ·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 人力资本 | 第53-58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53-54页 | ·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技术效率 | 第54-55页 | · 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5-58页 | · 金融危机 | 第58-68页 | · 金融危机理论 | 第58-60页 | ·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途径 | 第60-61页 | · 金融中介、脆弱性、经济增长与区域技术效率 | 第61-62页 | ·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 第69-106页 | ·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现状 | 第69-76页 | · 四大区域间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现状 | 第69-71页 | · 四大区域内的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 第71-76页 | ·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形成原因 | 第76-95页 | · 产业集聚程度差异 | 第76-78页 | · 技术创新程度差异 | 第78-83页 | · 人力资本差异 | 第83-86页 | · 基础设施差异导致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 | 第86-90页 | ·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 第90-92页 | · 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差异 | 第92-95页 | ·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发展趋势研究 | 第95-104页 | · 东部与西部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发展趋势 | 第95-98页 | · 东部与中部区域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发展趋势 | 第98-101页 | · 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发展趋势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提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对策及建议 | 第106-120页 | · 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 第106-108页 | · 继续加大R&D投入经费,并加大对R&D投入经费的监管力度 | 第106页 | · 优化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106-107页 | · 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R&D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第107页 | ·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成交 | 第107-108页 | ·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 | 第108-109页 | · 继续推进价格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 第108页 | · 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 | 第108-109页 | · 制定科学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 | 第109页 | · 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 第109-111页 | · 建立合理的招聘机制 | 第110页 | ·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开发机制和工资机制 | 第110页 | · 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 | 第110-111页 | ·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11页 | ·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 第111-113页 | · 结合制度改革的进程,推进区域商业银行的改革 | 第111-112页 | ·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加大区域金融的监管力度 | 第112页 | · 继续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实行灵活的区域利率制度 | 第112-113页 | · 执行灵活的区域货币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 第113页 | · 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113页 | ·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113-115页 | · 继续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114页 | · 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性基础设施 | 第114-115页 | · 加快区域金融的发展 | 第115-117页 | · 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 | 第115页 | · 实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及货币政策 | 第115-116页 | · 加快区域金融创新的步伐 | 第116-117页 | · 推进区域金融体制改革 | 第117页 | · 规范政府行为 | 第117页 | ·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技术效率提升政策 | 第117-119页 | · 切实提升东部地区国际竞争力 | 第117-118页 | ·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第118页 | · 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 第118-119页 | ·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第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20-122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