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4
页 |
前言 | 第14-32
页 |
1.鱼糜资源 | 第15-17
页 |
2. 鱼糜的凝胶过程 | 第17-19
页 |
3. 鱼糜中的酶类 | 第19-25
页 |
4. 鱼糜凝胶劣化的控制 | 第25-32
页 |
第一章 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 | 第32-54
页 |
1. 材料 | 第32-33
页 |
2. 方法 | 第33-37
页 |
· 粗血浆蛋白的制备 | 第33
页 |
· 溴化氢–木瓜蛋白酶–琼脂糖凝胶48 亲和介质的制备 | 第33
页 |
· 蛋白酶抑制剂的纯化 | 第33-34
页 |
· 鲑鱼卵中cystatin 的纯化 | 第33-34
页 |
· 鲑鱼血浆中kininogen 的纯化 | 第34
页 |
· 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检测 | 第34-35
页 |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检测 | 第34-35
页 |
· 木瓜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检测 | 第34-35
页 |
· 组织蛋白酶L 抑制活性的检测 | 第35
页 |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检测 | 第35
页 |
· 电泳 | 第35-36
页 |
· DS–PAGE | 第35-36
页 |
· 抑制活性染色 | 第36
页 |
2.5.3.P AS-染色 | 第36
页 |
2.6. FPLC | 第36
页 |
· 抑制剂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活性 | 第36-37
页 |
· 蛋白质浓度 | 第37
页 |
· 抑制常数 | 第37
页 |
2.10. N -端氨基酸测序 | 第37
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4
页 |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纯化 | 第37-41
页 |
· 鲑鱼卵中抑制剂的纯化 | 第37-39
页 |
· 鲑鱼血浆中抑制剂的纯化 | 第39-41
页 |
· 电泳 | 第41-46
页 |
· 鲑鱼卵抑制剂的纯度与分子量 | 第41-42
页 |
· 鲑鱼血浆抑制剂的电泳结果 | 第42-46
页 |
· 鲑鱼血浆的抑制活性染色 | 第42-43
页 |
· 鲑鱼血浆抑制剂的纯度与分子量 | 第43-45
页 |
· 鲑鱼血浆抑制剂的PAS-染色 | 第45-46
页 |
· 抑制剂的抑制活性比较 | 第46-47
页 |
· 抑制剂的酸碱稳定性与热稳定性和热活性 | 第47-50
页 |
· 抑制剂的酸碱稳定性 | 第47-48
页 |
· 抑制剂的热稳定性 | 第48-50
页 |
· 抑制剂的热活性 | 第50
页 |
· 抑制剂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常数 | 第50-53
页 |
· 鲑鱼卵cyatatin | 第50-51
页 |
· 鲑鱼血浆kininogen | 第51-52
页 |
· 抑制常数的比较 | 第52-53
页 |
3.6.N -端氨基酸测序 | 第53
页 |
· 小结 | 第53-54
页 |
第二章 鲑鱼卵cystatin 的重组表达及其发酵生产条件优化 | 第54-86
页 |
1. 材料 | 第54-55
页 |
2. 方法 | 第55-60
页 |
· 鲑鱼卵cystatin 编码DNA 的合成 | 第55
页 |
· 鲑鱼卵cystatin 编码DNA 在啤酒酵母中的转化 | 第55-56
页 |
· 重组质粒的稳定性 | 第56
页 |
· 重组菌株的培养及重组cystatin 的诱导表达 | 第56-57
页 |
2.5.R C 的检测 | 第57
页 |
2.6.R C 的纯化 | 第57-58
页 |
· 亲和纯化 | 第57
页 |
· 乙醇沉淀纯化 | 第57-58
页 |
2.7.RC 的性质研究 | 第58
页 |
· 抑制活性 | 第58
页 |
· 酸碱稳定性 | 第58
页 |
· 热稳定性 | 第58
页 |
2.8.R C 发酵生产的优化 | 第58-59
页 |
· 摇瓶规模RC 生产的优化 | 第58
页 |
· 发酵罐中RC 生产的优化 | 第58-59
页 |
· 验证实验 | 第59
页 |
· 检测分析 | 第59
页 |
· 微生物浓度 | 第59
页 |
· 溶氧检测 | 第59
页 |
· 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检测 | 第59
页 |
· 数据分析 | 第59-60
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0-86
页 |
· 重组用微生物的选择 | 第60
页 |
· 鲑鱼卵cystatin 编码DNA | 第60-61
页 |
· 鲑鱼卵cystatin 的质粒转化及验证 | 第61-63
页 |
· 重组质粒的稳定性 | 第63-64
页 |
· 重组菌株的培养及RC 的诱导表达 | 第64-65
页 |
3.6.RC 的纯化 | 第65-68
页 |
· 亲和纯化RC | 第65-67
页 |
· 乙醇沉淀纯化RC | 第67-68
页 |
3.7.RC 的性质研究 | 第68-70
页 |
· 抑制活性的比较 | 第68
页 |
· 酸碱稳定性的比较 | 第68-69
页 |
· 热稳定性的比较 | 第69-70
页 |
3.8.RC 的生产优化 | 第70-85
页 |
· 摇瓶培养的优化 | 第70-76
页 |
· 星点设计 | 第70-73
页 |
· 培养基pH、诱导时间和诱导辅助剂的添加量对RC 产量的影响 | 第73-75
页 |
· 最佳培养条件的预测 | 第75-76
页 |
· 摇瓶培养优化验证 | 第76
页 |
· 发酵罐培养的优化 | 第76-85
页 |
· 搅动速率的影响 | 第77-81
页 |
· 通气速率的影响 | 第81-84
页 |
· 发酵罐培养优化验证 | 第84-85
页 |
· 小结 | 第85-86
页 |
第三章 利用 RC 抑制狭鳕鱼糜凝胶劣化的研究 | 第86-98
页 |
1. 材料 | 第86
页 |
2. 方法 | 第86-88
页 |
2.1.R C 对鱼糜降解的抑制能力 | 第86-87
页 |
· 鱼糜凝胶的制备 | 第87
页 |
· 凝胶结构分析 | 第87
页 |
· 凝胶白度检测 | 第87
页 |
· 可榨出水分检测 | 第87-88
页 |
· 鱼糜凝胶中蛋白质溶解度的测定 | 第88
页 |
· 蛋白质图谱 | 第88
页 |
· 数据分析 | 第88
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8
页 |
· 亲和纯化的RC 对鱼糜凝胶劣化的抑制作用 | 第88-94
页 |
3.1.1.R C 对狭鳕鱼糜降解的抑制作用 | 第88-89
页 |
3.1.2.R C 对鱼糜凝胶结构的作用 | 第89-91
页 |
3.1.3.R C 对鱼糜凝胶可榨出水分含量和白度的影响 | 第91-92
页 |
3.1.4.R C 对鱼糜凝胶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 第92-93
页 |
3.1.5.R C 对鱼糜凝胶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 第93-94
页 |
· 乙醇沉淀纯化的RC 对鱼糜凝胶劣化的抑制作用 | 第94-97
页 |
· 粗RC 对鱼糜凝胶结构的作用 | 第94-96
页 |
· 粗RC 对鱼糜凝胶可榨出水分含量和白度的影响 | 第96-97
页 |
· 小结 | 第97-98
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98-99
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9-100
页 |
后续工作计划 | 第100-10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
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
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7-108
页 |
致谢 | 第10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