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1.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13-21页 |
1.2.1 科技政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16页 |
1.2.2 涉农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3 科技政策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4-2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2 创新点 | 第24-26页 |
2.理论基础 | 第26-3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6-33页 |
2.1.1 国家科技政策 | 第26-29页 |
2.1.2 农业企业与农业创新型企业 | 第29-3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3-39页 |
2.2.1 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33-34页 |
2.2.2 企业成长理论 | 第34-36页 |
2.2.3 政策工具理论 | 第36-37页 |
2.2.4 公共政策理论 | 第37-39页 |
3.农业创新型企业成长与科技政策需求分析 | 第39-58页 |
3.1 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分类与辨析 | 第39-42页 |
3.1.1 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分类 | 第39页 |
3.1.2 农业创新型企业与科技型企业辨析 | 第39-42页 |
3.2 农业创新型企业成长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3.2.1 农业创新型企业双链四碱基基因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3.2.2 农业创新型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3.3 农业创新型企业成长阶段特征分析 | 第45-53页 |
3.3.1 孵育期农业创新型企业阶段特征 | 第45-46页 |
3.3.2 初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阶段特征 | 第46-48页 |
3.3.3 迅速成长期农业创新型企业阶段特征 | 第48-49页 |
3.3.4 成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阶段特征 | 第49-51页 |
3.3.5 转化期农业创新型企业阶段特征 | 第51-53页 |
3.4 农业创新型企业成长阶段科技政策需求分析 | 第53-58页 |
3.4.1 孵育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政策需求 | 第53-54页 |
3.4.2 初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政策需求 | 第54-55页 |
3.4.3 迅速成长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政策需求 | 第55-56页 |
3.4.4 成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政策需求 | 第56-57页 |
3.4.5 转化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政策需求 | 第57-58页 |
4.国家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供给分析 | 第58-86页 |
4.1 2000 年以来国家科技政策供给现状的总体分析 | 第58-65页 |
4.1.1 科技政策时间演进分析 | 第58-59页 |
4.1.2 政策主题关键词分析 | 第59-61页 |
4.1.3 政策供给主体分析 | 第61-62页 |
4.1.4 政策供给强度分析 | 第62-65页 |
4.2 国家科技政策初步探索阶段(2000年-2005年)供给现状分析 | 第65-72页 |
4.2.1 政策背景分析 | 第65-67页 |
4.2.2 政策主题关键词分析 | 第67-68页 |
4.2.3 政策供给主体分析 | 第68-70页 |
4.2.4 政策供给强度分析 | 第70-72页 |
4.3 国家科技政策平稳发展阶段(2006年-2011年)供给现状分析 | 第72-79页 |
4.3.1 政策背景分析 | 第72-73页 |
4.3.2 政策主题关键词分析 | 第73-75页 |
4.3.3 政策供给主体分析 | 第75-77页 |
4.3.4 政策供给强度分析 | 第77-79页 |
4.4 国家科技政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供给现状分析 | 第79-86页 |
4.4.1 政策背景分析 | 第79-80页 |
4.4.2 政策主题关键词分析 | 第80-82页 |
4.4.3 政策供给主体分析 | 第82-84页 |
4.4.4 政策供给强度分析 | 第84-86页 |
5.国家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6-104页 |
5.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86-91页 |
5.1.1 模型构建 | 第86-88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88-91页 |
5.2 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91-93页 |
5.2.1 研究方法 | 第91-92页 |
5.2.2 问卷设计与变量的选取 | 第92-93页 |
5.3 问卷数据分析 | 第93-99页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3-96页 |
5.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96-99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建模(SEM)与结果分析 | 第99-104页 |
5.4.1 初始SEM模型的确立 | 第99-100页 |
5.4.2 初始SEM模型检验与修正 | 第100-102页 |
5.4.3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102-104页 |
6.农业创新型企业科技政策效率分析 | 第104-116页 |
6.1 科技政策效率分析原则 | 第104-105页 |
6.2 科技政策效率分析模型 | 第105-109页 |
6.2.1 模型的构建 | 第105-107页 |
6.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107-109页 |
6.3 科技政策效率实证分析 | 第109-116页 |
6.3.1 总体科技政策供给侧效率分析 | 第110-111页 |
6.3.2 农业创新型企业科技政策需求侧效率分析 | 第111-116页 |
7.国家科技政策促进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策略建构 | 第116-132页 |
7.1 完善国家科技政策供给 | 第116-120页 |
7.1.1 改善科技政策供给结构 | 第116-118页 |
7.1.2 调整科技政策供给强度 | 第118-119页 |
7.1.3 提高科技政策供给主体协同程度 | 第119-120页 |
7.2 畅通科技政策实施渠道 | 第120-124页 |
7.2.1 优化科技政策实施路径,保证政策实施渠道顺畅 | 第120-121页 |
7.2.2 强化督办、问责机制,加快科技政策实施进度 | 第121-123页 |
7.2.3 升级基层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提高科技政策实施绩效 | 第123-124页 |
7.3 提高农业创新型企业市场生存能力和科技政策的吸收能力 | 第124-129页 |
7.3.1 大力扶持孵育、初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 第124-125页 |
7.3.2 培育成长、成熟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基因能力,提高科技政策的内化能力 | 第125-127页 |
7.3.3 加快转化期农业创新型企业的升级能力,提高科技政策的吸收效果 | 第127-129页 |
7.4 优化科技政策生态系统 | 第129-132页 |
7.4.1 完善科技政策生态群落 | 第129-131页 |
7.4.2 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生态环境 | 第131-132页 |
8.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7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32-135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1页 |
附录 :国家科技政策对农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151-15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5-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