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聚乳酸纤维概述 | 第11-14页 |
1.1.1 聚乳酸简介 | 第11页 |
1.1.2 聚乳酸纤维简介 | 第11-12页 |
1.1.3 聚乳酸纤维性能 | 第12-13页 |
1.1.4 聚乳酸纤维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2 聚乳酸耐水解性、耐热性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PLA耐水解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PLA耐热性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立构聚乳酸概述 | 第17-27页 |
1.3.1 立构聚乳酸简介 | 第17-19页 |
1.3.2 立构聚乳酸制备方法 | 第19-22页 |
1.3.3 立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3.4 立构聚乳酸的性能及其表征方法 | 第23-2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4.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全立构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机理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1 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2 纤维水解 | 第31页 |
2.3.3 DSC测试 | 第31页 |
2.3.4 WAXD测试 | 第31页 |
2.3.5 拉伸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3.6 分子量测试 | 第32页 |
2.3.7 软化温度测试 | 第32页 |
2.3.8 表面形貌表征 | 第32页 |
2.3.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2.4.1 牵伸对PLLA/PDLA纤维结晶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2 牵伸对PLLA/PDLA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3 牵伸对PLLA/PDLA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4 热诱导对PLLA/PDLA纤维形貌和细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5 热诱导对PLLA/PDLA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6 热诱导对水解后PLLA/PDLA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7 热诱导对水解后PLLA/PDLA纤维分子量的影响 | 第38页 |
2.4.8 热诱导对水解前后PLLA/PDLA纤维结晶结构的影响 | 第38-40页 |
2.4.9 热诱导对PLLA/PDLA纤维软化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10 PLLA和PDLA热诱导的机理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分子量对全立构聚乳酸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3-56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1 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制备 | 第44页 |
3.3.2 纤维水解 | 第44页 |
3.3.3 DSC测试 | 第44页 |
3.3.4 WAXD测试 | 第44-45页 |
3.3.5 拉伸性能测试 | 第45页 |
3.3.6 分子量测试 | 第45页 |
3.3.7 软化温度测试 | 第45页 |
3.3.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3.4.1 不同分子量的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结晶结构 | 第45-47页 |
3.4.2 拉伸性能 | 第47-48页 |
3.4.3 DSC分析 | 第48-49页 |
3.4.4 水解后的拉伸性能 | 第49-51页 |
3.4.5 水解后的分子量 | 第51-53页 |
3.4.6 sc-PLA纤维立构化率的比较 | 第53页 |
3.4.7 高分子量sc-PLA纤维的热诱导机理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非等分子量全立构聚乳酸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1 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制备 | 第57页 |
4.3.2 纤维水解 | 第57页 |
4.3.3 DSC测试 | 第57-58页 |
4.3.4 WAXD测试 | 第58页 |
4.3.5 拉伸性能测试 | 第58页 |
4.3.6 分子量测试 | 第58页 |
4.3.7 软化温度测试 | 第58页 |
4.3.8 TGA测试 | 第58页 |
4.3.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4.1 非等分子量sc-PLA纤维的热诱导机理 | 第58-59页 |
4.4.2 不同分子量的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结晶结构 | 第59-60页 |
4.4.3 拉伸性能 | 第60-61页 |
4.4.4 DSC分析 | 第61-62页 |
4.4.5 软化温度 | 第62-63页 |
4.4.6 水解后的拉伸性能 | 第63-64页 |
4.4.7 水解后的分子量 | 第64-65页 |
4.4.8 TGA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全立构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 | 第68-86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9-70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7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0-74页 |
5.3.1 标准工作曲线 | 第70-71页 |
5.3.2 染色工艺 | 第71-72页 |
5.3.3 动力学参数 | 第72页 |
5.3.4 热力学参数 | 第72-73页 |
5.3.5 K/S | 第73页 |
5.3.6 上染率测试 | 第73页 |
5.3.7 染色前后拉伸性能测试 | 第73页 |
5.3.8 染色前后分子量测试 | 第73页 |
5.3.9 色牢度测试 | 第73-74页 |
5.3.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5.4.1 上染速率曲线 | 第74-76页 |
5.4.2 染色速率和半染时间 | 第76-77页 |
5.4.3 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 | 第77-79页 |
5.4.4 吸附等温线 | 第79-80页 |
5.4.5 亲和力 | 第80-81页 |
5.4.6 染色后PLLA纤维和sc-PLA纤维拉伸性能和分子量的变化 | 第81-83页 |
5.4.7 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上染率和K/S | 第83-84页 |
5.4.8 PLLA纤维和sc-PLA纤维的水洗牢度和日晒牢度 | 第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6.2 创新点 | 第87页 |
6.3 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