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第一节 NEI系统概述 | 第14-21页 |
一、高等动物NEI系统 | 第14-17页 |
二、无脊椎动物NEI系统 | 第17-21页 |
第二节 软体动物是研究NEI系统的理想材料 | 第21-25页 |
一、软体动物的免疫应答过程 | 第22页 |
二、软体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应答过程 | 第22-23页 |
三、高等动物与软体动物NEI系统的共性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软体动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NEI系统 | 第25-37页 |
一、儿茶酚胺系统 | 第26-28页 |
二、脑啡肽系统 | 第28-30页 |
三、胆碱系统 | 第30-32页 |
四、NO系统 | 第32-36页 |
五、氨基酸系统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4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37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68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40-45页 |
一、实验动物、细胞株及菌株 | 第40页 |
二、试剂耗材及引物信息 | 第40-44页 |
三、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45-68页 |
一、长牡蛎血淋巴细胞原代培养 | 第45-46页 |
二、长牡蛎个体LPS、TNF-α 刺激及神经递质和受体拮抗剂孵育实验 | 第46页 |
三、长牡蛎血淋巴细胞刺激实验 | 第46-47页 |
四、长牡蛎幼虫灿烂弧菌刺激和高温胁迫 | 第47页 |
五、长牡蛎幼虫ENK孵育实验 | 第47页 |
六、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 | 第47-48页 |
七、目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八、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49页 |
九、幼虫及细胞蛋白的提取 | 第49-50页 |
十、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50页 |
十一、免疫相关酶活检测 | 第50-52页 |
十二、长牡蛎神经系统的显微解剖 | 第52-53页 |
十三、石蜡组织切片的制备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53-54页 |
十四、免疫荧光实验 | 第54页 |
十五、外源基因的瞬时转染 | 第54-55页 |
十六、细胞内二级信使Ca~(2+)和cAMP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十七、细胞内二级信使cAMP含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十八、血淋巴上清及细胞培养基中神经递质含量的检测 | 第56-59页 |
十九、血淋巴细胞中神经递质合成/分解相关酶活力的测定 | 第59-60页 |
二十、血淋巴细胞裂解液抗菌活力的测定 | 第60-61页 |
二十一、长牡蛎血淋巴细胞吞噬活性和凋亡指数的检测 | 第61-62页 |
二十二、长牡蛎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62页 |
二十三、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62-64页 |
二十四、蛋白质组测序及分析 | 第64-68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68-136页 |
第一节 长牡蛎NEI系统的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 | 第68-93页 |
一、长牡蛎神经系统的显微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 | 第68-70页 |
二、长牡蛎神经递质受体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功能分析 | 第70-90页 |
三、长牡蛎脑啡肽能系统的早期发生观察 | 第90-93页 |
第二节 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模式 | 第93-113页 |
一、灿烂弧菌刺激和高温胁迫激活长牡蛎幼虫儿茶酚胺系统 | 第93-100页 |
二、LPS刺激促进血淋巴细胞中大量免疫基因发生差异表达 | 第100-102页 |
三、体内LPS刺激激活长牡蛎神经内分泌免疫应答 | 第102-104页 |
四、LPS刺激激活体外培养的长牡蛎血淋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应答 | 第104-110页 |
五、体内细胞因子TNF-α 通过MAPK通路激活血淋巴细胞神经性免疫调控 | 第110-113页 |
第三节 神经递质的免疫调节方式及作用 | 第113-136页 |
一、膜受体介导神经递质的免疫调控作用 | 第113-114页 |
二、ENK处理增强长牡蛎幼虫体液免疫防御能力 | 第114-119页 |
三、儿茶酚胺提升长牡蛎幼虫抗菌和耐热能力 | 第119-120页 |
四、神经递质调控长牡蛎血淋巴细胞的转录过程 | 第120-124页 |
五、神经递质调控长牡蛎血淋巴细胞的蛋白表达 | 第124-129页 |
六、神经递质调节长牡蛎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 第129-132页 |
七、神经递质调节长牡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 第132-133页 |
八、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长牡蛎的环境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33-136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136-154页 |
第一节 长牡蛎NEI系统的组织基础特征 | 第137-144页 |
一、长牡蛎神经系统的组织定位和形态鉴定 | 第137-139页 |
二、神经递质受体的分子特征 | 第139-144页 |
第二节 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模式 | 第144-147页 |
一、细胞因子TNF-α 对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 第144-145页 |
二、外部环境因子对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 第145-147页 |
第三节 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 | 第147-154页 |
一、血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细胞,通过控制其细胞膜表面受体的表达水平和结合活性,选择性介导神经性免疫调节 | 第148-150页 |
二、血淋巴细胞也可以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控免疫应答 | 第150-151页 |
三、多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长牡蛎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 | 第151-1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54-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82页 |
致谢 | 第182-184页 |
博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 第184-188页 |
作者简历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