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提要 | 第1-9
页 |
前言 | 第9-11
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
页 |
· 新发感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 第11-21
页 |
· 新发感染病的特点 | 第11-14
页 |
· 新发感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第14-17
页 |
· 新发感染病出现的机制 | 第17-18
页 |
· 新发感染病的危害 | 第18-20
页 |
· 我国新发感染病的流行现状 | 第20-21
页 |
· 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给新发病毒性感染病的诊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 第21-25
页 |
· 病毒进化(virus evolution)的原因 | 第21
页 |
· 病毒突变与进化方式 | 第21-24
页 |
· 病毒突变为疾病的诊治带来新的问题 | 第24-25
页 |
· 病毒性病原诊断技术 | 第25-35
页 |
· 病毒性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 | 第25-29
页 |
· 病毒性疾病诊断发展的趋势 | 第29-30
页 |
· 发现新病毒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30-35
页 |
第2章 新发感染病DNA病毒性病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5-55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5-41
页 |
· 材料 | 第35-36
页 |
· 方法 | 第36-41
页 |
· 结果 | 第41-52
页 |
· 选取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作为建立DNA病毒性病原体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对象 | 第41
页 |
· DNase Ⅰ消化宿主核酸对病毒DNA浓度的影响 | 第41-42
页 |
· 非序列依赖单引物PCR扩增(SISPA)血清中微量病原DNA | 第42-43
页 |
·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43-46
页 |
· 序列分析 | 第46-52
页 |
· 讨论 | 第52-55
页 |
第3章 新发感染病RNA病毒性病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5-77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5-63
页 |
· 材料 | 第55-56
页 |
· 方法 | 第56-63
页 |
· 结果 | 第63-74
页 |
· 选取艾滋病患者标本,作为建立RNA病毒性病原体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对象 | 第63-64
页 |
· 非序列依赖单引物PCR方法扩增血清中微量病原RNA | 第64-65
页 |
·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65-68
页 |
· 序列分析 | 第68-74
页 |
· 讨论 | 第74-77
页 |
第4章 应用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检测验证改良的SISPA方法 | 第77-99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7-84
页 |
· 材料 | 第77-78
页 |
· 方法 | 第78-84
页 |
· 结果 | 第84-97
页 |
· 选取手足口病患者标本,验证所建立的RNA病毒性病原体检测技术-改良的SISPA方法 | 第84-85
页 |
· 应用改良的非序列依赖单引物PCR方法扩增标本中微量病原体RNA | 第85
页 |
·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85-89
页 |
· 序列分析 | 第89-97
页 |
· 讨论 | 第97-99
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99-10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
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111-113
页 |
致谢 | 第113-115
页 |
中文摘要 | 第115-119
页 |
Abstract | 第119-12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