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0
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
页 |
文献综述 | 第13-34
页 |
第一节 植物抗旱的鉴定方法及指标 | 第14-17
页 |
第二节 植物抗旱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7-20
页 |
第三节 植物对干旱的识别、逆境信使的转导以及分子响应 | 第20-23
页 |
第四节 植物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3-30
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
页 |
第一部分 拟南芥抗旱候选基因CBF4、ATHK1和NGED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抗旱性状的相关性 | 第34-142
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35-41
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1-51
页 |
1 材料 | 第41-42
页 |
2 方法 | 第42-51
页 |
· 与抗旱相关的一些生理指标分析方法 | 第42-45
页 |
· 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 第42
页 |
· 叶片细胞膜伤害率测定 | 第42
页 |
· 水分利用效率测定 | 第42
页 |
· 离体叶片保水力测定 | 第42
页 |
· 盆栽控水形态学观察 | 第42
页 |
· ABA含量的测定 | 第42-44
页 |
· 拟南芥综合抗旱性状的研究 | 第44-45
页 |
· SNP多态性分析方法 | 第45-51
页 |
· DNA提取 | 第45-46
页 |
· 拟南芥CBF4、ATHK1和NCED3基因引物设计及验证 | 第46
页 |
· PCR扩增基因片段 | 第46
页 |
· DNA序列测定 | 第46-49
页 |
· DNA序列SNP的发现 | 第49-50
页 |
· 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50
页 |
· 所测基因的序列变化与抗旱相关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
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1-115
页 |
1 结果 | 第51-101
页 |
· 32个拟南芥核心生态型的抗旱指标及综合抗旱性分析 | 第51-60
页 |
· 与抗旱相关的一些生理指标分析 | 第51-56
页 |
· 水分状况指标与抗旱性分析 | 第51-53
页 |
· 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分析 | 第53-54
页 |
· 光合水分利用效率与抗旱性分析 | 第54-55
页 |
· ABA含量与抗旱性分析 | 第55-56
页 |
· 32个核心生态型抗旱指标的综合比较 | 第56-60
页 |
· 综合抗旱性的聚类分析 | 第56-58
页 |
· 抗旱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58-60
页 |
· CBF4基因的SNP发现及其与抗旱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73
页 |
· CBF4基因SNP多态性结果分析 | 第60-66
页 |
· CBF4基因核苷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73
页 |
· CBF4基因5′非编码区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性 | 第66-70
页 |
· CBF4蛋白氨基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性 | 第70-73
页 |
· ATHK1基因的SNP发现及其与抗旱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73-86
页 |
· ATHK1基因SNP多态性结果分析 | 第73-79
页 |
· ATHK1基因核苷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79-86
页 |
· ATHK1基因5′非编码区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性 | 第79-81
页 |
· ATHK1蛋白氨基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 | 第81-86
页 |
· NCED3基因的SNP发现及其与抗旱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86-101
页 |
· NCED3基因SNP多态性结果分析 | 第86-92
页 |
· NCED3基因核苷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92-101
页 |
· NCED3基因5′非编码区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性 | 第92-96
页 |
· NCED3蛋白氨基酸变化与抗旱生理指标及综合抗旱性的相关性 | 第96-101
页 |
2 讨论 | 第101-115
页 |
结论 | 第115-11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
页 |
附录 | 第122-142
页 |
第二部分 ATHK1基因参与调节拟南芥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过程 | 第142-167
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144
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44-153
页 |
1 材料 | 第144-145
页 |
2 方法 | 第145-153
页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153-159
页 |
1 结果 | 第153-156
页 |
· PEG处理后的表型差异 | 第153
页 |
· 离体叶片失水率差异 | 第153
页 |
· PEG胁迫前后的细胞膜离子渗透率差异 | 第153-154
页 |
· PEG胁迫下ATHK1突变体和野生型基因表达的差异 | 第154-156
页 |
2 讨论 | 第156-159
页 |
结论 | 第159-1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3
页 |
附录 | 第163-167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7-168
页 |
致谢 | 第16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