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5
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42
页 |
· 甲烷催化燃烧研究概述 | 第15-17
页 |
· 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机理 | 第15-16
页 |
· 催化燃烧过程对CO、NO_X生成的控制 | 第16-17
页 |
· 甲烷燃烧催化材料研究概述 | 第17-21
页 |
· 贵金属氧化物燃烧催化材料 | 第17-18
页 |
· 六铝酸盐型金属氧化物燃烧催化材料 | 第18-20
页 |
· 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燃烧催化材料 | 第20-21
页 |
· 稀土钙钛矿型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概述 | 第21-22
页 |
· 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的特性 | 第22-23
页 |
· 较强的晶格氧活动度和迁移性 | 第22-23
页 |
· 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 第23
页 |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应用 | 第23-31
页 |
· 催化氧化 | 第23-27
页 |
·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 第23-24
页 |
· 甲烷催化氧化 | 第24-26
页 |
· 烷催化氧化 | 第26-27
页 |
· 其它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 | 第27
页 |
· 环境催化 | 第27-31
页 |
· 氮氧化物催化分解 | 第28
页 |
·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 第28-31
页 |
· 电催化 | 第31
页 |
· 其他方面应用 | 第31
页 |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1-39
页 |
· 自燃烧法 | 第32
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32-33
页 |
· 固相反应法 | 第33-34
页 |
· 水热法 | 第34-35
页 |
· 共沉淀法 | 第35-36
页 |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36
页 |
· 滴淋-热解法 | 第36
页 |
· 微乳液法 | 第36-37
页 |
· 湿化学法 | 第37
页 |
· 复合掺杂钙钛矿氧化物催化剂的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 | 第37-39
页 |
· 大比表面积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概述 | 第39-40
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40-42
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0
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40-42
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42-53
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42-43
页 |
· 实验药品 | 第42
页 |
· 实验气体 | 第42-43
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
页 |
· 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3-48
页 |
· 原料的配制 | 第43-44
页 |
· Pd贵金属盐溶液的配制 | 第43-44
页 |
· Pt贵金属盐溶液的配制 | 第44
页 |
· 硝酸镍盐溶液的配制 | 第44
页 |
· 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4-48
页 |
· 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4-45
页 |
· 氨基乙酸燃烧法 | 第44
页 |
· 柠檬酸燃烧法 | 第44
页 |
· 氨基乙酸法 | 第44-45
页 |
· 柠檬酸法 | 第45
页 |
· 固相法 | 第45
页 |
· 氨基乙酸燃烧法不同条件制备La_(0.95)Ce_(0.05)CoO_3 | 第45-46
页 |
· 氨基乙酸与金属组份的不同摩尔比例 | 第45
页 |
· 不同焙烧温度 | 第45-46
页 |
· 不同焙烧时间 | 第46
页 |
· 不同pH值 | 第46
页 |
· La_(0.95)Ce_(0.05)M_(0.05)Co_(0.95)O_3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6
页 |
· M/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6-47
页 |
· LaCoO_3和La_(1-x)Sr_xNi_xCo_(1-x)O_3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7
页 |
· 柠檬酸溶胶凝胶燃烧法 | 第47
页 |
· 固相法 | 第47
页 |
· Ln_(0.8)Sr_(0.2)CoO_3(Ln=La、Nd、Ce)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7
页 |
· 不同(?)的La_(08)Sr_(02)Co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48
页 |
· 催化材料的表征 | 第48-51
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48
页 |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8
页 |
· 电镜(TEM/SEM) | 第48
页 |
·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48-49
页 |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9
页 |
· 程序升温脱附 | 第49-51
页 |
· 实验原理 | 第49-50
页 |
· 实验步骤 | 第50-51
页 |
· 程序升温还原 | 第51
页 |
· 实验原理 | 第51
页 |
· 实验步骤 | 第51
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实验数据处理 | 第51-53
页 |
第3章 合成La_(0.95)Ce_(0.05)CoO_3钙钛矿催化材料研究 | 第53-67
页 |
· 前驱体TG-DTA分析 | 第53-56
页 |
· XRD表征 | 第56-57
页 |
·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测试 | 第57-60
页 |
· IR | 第60-61
页 |
· TEM | 第61-62
页 |
· O_2-TPD | 第62-64
页 |
· H_2-TPR | 第64-6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
页 |
第4章 氨基乙酸燃烧法制备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研究 | 第67-90
页 |
· 氨基乙酸与金属组分的配比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7-73
页 |
· 催化剂的XRD图谱 | 第67-68
页 |
· 催化剂的TG-DTA图谱 | 第68-70
页 |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 第70-71
页 |
· O_2-TPD | 第71-73
页 |
· H_2-TPD | 第73
页 |
· 焙烧温度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73-78
页 |
· 催化剂的XRD图谱 | 第74
页 |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 第74-76
页 |
· O_2-TPD | 第76-77
页 |
· H_2-TPD | 第77-78
页 |
· 焙烧时间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78-83
页 |
· 催化剂的XRD图谱 | 第78-79
页 |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 第79-80
页 |
· FT-IR图谱 | 第80-81
页 |
· O_2-TPD | 第81-82
页 |
· H_2-TPD | 第82-83
页 |
· 前驱体溶液pH值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83-89
页 |
· 催化剂的XRD图谱 | 第83-84
页 |
· 催化剂的TG图谱 | 第84-85
页 |
· 催化剂的DTA图谱 | 第85
页 |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 第85-87
页 |
· 催化剂的O_2-TPD图谱 | 第87-88
页 |
· H_2-TPD | 第88-8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
页 |
第5章 掺杂、负载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90-105
页 |
· B位掺Pd的La_(0.95)Ce_(0.05)Co_(0.95)Pd_(0.05)O_3与Pd/La_(0.95)Ce_(0.05)CoO_3负载型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90-95
页 |
· XRD表征 | 第91-92
页 |
·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测试 | 第92-93
页 |
· TEM表征 | 第93-94
页 |
· H_2-TPR | 第94-95
页 |
· B位掺Pt的La_(0.95)Ce_(0.05)Co_(0.95)Pd_(0.05)O_3与Pd/La_(0.95)Ce_(0.05)CoO_3负载型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95-99
页 |
· XRD表征 | 第95-96
页 |
·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测试 | 第96-98
页 |
· TEM表征 | 第98-99
页 |
· H_2-TPR | 第99
页 |
· B位掺Pt的La_(0.95)Ce_(0.05)Co_(0.95)Pd_(0.05)O_3与Pd/La_(0.95)Ce_(0.05)CoO_3负载型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99-104
页 |
· 样品的XRD图谱 | 第100-101
页 |
· 样品的表面性能 | 第101-103
页 |
· 样品的TEM图谱 | 第103
页 |
· 样品的H_2-TPR图谱 | 第103-10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
页 |
第6章 复合掺杂对大比表面La_(0.95)Sr_(0.05)Ni_(0.05)Co_(0.95)O_3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105-115
页 |
· XRD表征 | 第105-107
页 |
· BET测试 | 第107-109
页 |
· FI-IR分析 | 第109-110
页 |
· SEM显微结构分析 | 第110-112
页 |
· O_2-TPD | 第112-113
页 |
· H_2-TPR | 第113-11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
页 |
第7章 大比表面钙钛矿催化材料对甲烷燃烧反应催化活性与机理研究 | 第115-141
页 |
· 不同方法制备的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活性 | 第115-116
页 |
· 氨基乙酸与金属组分不同配比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 | 第116-118
页 |
· 不同焙烧温度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影响 | 第118-119
页 |
· 不同焙烧时间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影响 | 第119-121
页 |
· 前驱体不同pH值对La_(0.95)Ce_(0.05)CoO_3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影响 | 第121-123
页 |
· Pd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活性的影响 | 第123-124
页 |
· Pt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活性的影响 | 第124-125
页 |
· Ni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活性的影响 | 第125-126
页 |
· 复合掺杂对大比表面LaCoO_3催化材料活性的影响 | 第126-128
页 |
· La_(0.95)Ce_(0.05)CoO_3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机理与活化能 | 第128-130
页 |
· 氨基乙酸与金属组分不同配比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0-131
页 |
· 不同焙烧温度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1-132
页 |
· 不同焙烧时间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2-133
页 |
· 前驱体不同pH值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3-134
页 |
· Pd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4-135
页 |
· Pt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5-136
页 |
· Ni的负载、掺杂对La_(0.95)Ce_(0.05)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6-137
页 |
· 复合掺杂对大比表面LaCoO_3催化材料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137-13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
页 |
第8章 Ln_(0.8)Sr_(0.2)CoO_3复合氧化物性能的研究 | 第141-152
页 |
· 物相分析 | 第141-143
页 |
· 稀土对Ln_(0.8)Sr_(0.2)CoO_3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 | 第143
页 |
· 稀土对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143-144
页 |
· 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对Ln_(08)Sr_(02)CoO_3催化剂的影响 | 第144-147
页 |
· 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对Ln_(08)Sr_(02)CoO_3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 | 第147-148
页 |
· 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对Ln_(08)Sr_(02)CoO_3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148-149
页 |
· 甲烷催化燃烧动力学研究 | 第149-150
页 |
· 本章结论 | 第150-152
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4
页 |
· 结论 | 第152-153
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53-154
页 |
致谢 | 第154-155
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7
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7-168
页 |
研究成果SCI收录证明 | 第16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