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3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44
页 |
1.植物Cd毒理及植物对Cd的响应 | 第13-27
页 |
· 植物对Cd的吸收、运输及分配 | 第13-15
页 |
· Cd的植物毒性 | 第15-23
页 |
· Cd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6
页 |
· Cd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 | 第16-17
页 |
· C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18
页 |
· Cd对植物离子吸收的影响 | 第18-19
页 |
· Cd对植物的氧化伤害 | 第19-23
页 |
· GSH迅速消减、H_2O_2积累 | 第20-21
页 |
·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21-22
页 |
· 膜脂过氧化 | 第22
页 |
· Cd作用于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可能机理假设 | 第22-23
页 |
· Cd胁迫下植物的抗性机制 | 第23-26
页 |
· 与细胞壁结合 | 第23-24
页 |
· 络和解毒机制 | 第24-25
页 |
· 排外和富集 | 第25-26
页 |
· Cd的剂量效应 | 第26-27
页 |
2.SA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 第27-33
页 |
· SA的一般性质及在植物体内的代谢 | 第27
页 |
· SA在协助植物抗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27-28
页 |
· SA在协助植物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28-30
页 |
· 在抗盐性方面 | 第28-29
页 |
· 在抗旱性方面 | 第29
页 |
· 在抗冷性方面 | 第29
页 |
· 在抗热性方面 | 第29
页 |
· 在抗臭氧胁迫方面 | 第29-30
页 |
· 在抗紫外辐射方面 | 第30
页 |
· 在抗重金属胁迫方面 | 第30
页 |
· H_2O_2介导的SA提高植物的抗环境胁迫能力 | 第30-33
页 |
3.试验思路 | 第33-34
页 |
4 技术路线 | 第34-35
页 |
5.参考文献 | 第35-44
页 |
第二章 SA浸种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4-50
页 |
摘要 | 第44
页 |
1.引言 | 第44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44-45
页 |
· 萌发试验 | 第44-45
页 |
· 生长试验 | 第45
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5-47
页 |
· SA浸种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5-46
页 |
· SA浸种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47
页 |
4.讨论 | 第47-48
页 |
5.参考文献 | 第48-50
页 |
第三章 Cd胁迫下外源SA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0-56
页 |
摘要 | 第50
页 |
1.引言 | 第50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50-51
页 |
1.水稻植株培养 | 第50-51
页 |
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1
页 |
3.数据分析 | 第51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51-54
页 |
4.讨论 | 第54
页 |
5.参考文献 | 第54-56
页 |
第四章 Cd胁迫下外源SA预处理对水稻吸收养分的影响 | 第56-64
页 |
摘要 | 第56
页 |
1.引言 | 第56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56-57
页 |
· 水稻植株培养及处理 | 第56-57
页 |
· 元素分析 | 第57
页 |
· 数据分析 | 第57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57-62
页 |
· SA预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根部及地上部干物重的影响 | 第57-58
页 |
· SA预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K、Ca、P和S含量影响 | 第58-62
页 |
· SA预处理对水稻Cd吸收和分配影响 | 第62
页 |
4.讨论 | 第62-63
页 |
5.参考文献 | 第63-64
页 |
第五章 外源SA对Cd在水稻根部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64-74
页 |
摘要 | 第64
页 |
1.前言 | 第64-65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65-68
页 |
· 水稻植株培养及处理 | 第65
页 |
· 水稻根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的分离 | 第65
页 |
· Cd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的测定 | 第65-66
页 |
· 各项生理指标测定 | 第66-67
页 |
· 数据分析 | 第67-68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68-71
页 |
· SA预处理对水稻根细胞壁木质素含量和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第68-70
页 |
· SA与Cd处理对水稻根部NPT、H_2O_2及MDA的影响 | 第70-71
页 |
4.讨论 | 第71-72
页 |
5.参考文献 | 第72-74
页 |
第六章 外源SA缓解Cd对水稻根部氧化损伤的机理 | 第74-86
页 |
摘要 | 第74
页 |
1.前言 | 第74-75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75-77
页 |
· 水稻植株培养 | 第75
页 |
· 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75-76
页 |
· 数据分析 | 第76-77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77-82
页 |
· SA预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根部氧化伤害的影响 | 第77-78
页 |
· Cd胁迫下SA预处理对水稻根部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78-81
页 |
· Cd胁迫下SA预处理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81-82
页 |
4.讨论 | 第82-83
页 |
5.参考文献 | 第83-86
页 |
第七章 分根条件下外源SA调控水稻响应Cd胁迫的机制 | 第86-100
页 |
摘要 | 第86
页 |
1.引言 | 第86-87
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87-88
页 |
· 水稻植株培养及处理 | 第87
页 |
· 各项指标的测定 | 第87-88
页 |
· 数据分析 | 第88
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88-95
页 |
· 分根条件下SA与Cd处理对水稻生长和细胞死亡程度影响 | 第88-90
页 |
· 分根条件下SA与Cd处理对水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90-93
页 |
· 分根条件下SA与Cd处理对水稻Cd、P吸收运移的影响 | 第93-95
页 |
4.讨论 | 第95-98
页 |
5.参考文献 | 第98-100
页 |
第八章 综合讨论 | 第100-105
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6
页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6-107
页 |
论文及发表情况 | 第107-108
页 |
致谢 | 第10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