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表格索引 | 第12-13页 |
图形索引 | 第13-17页 |
摘要 | 第17-20页 |
ABSTRACT | 第20-24页 |
缩略符号 | 第24-25页 |
前言 | 第25-2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7-63页 |
1.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 第27-35页 |
·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历史 | 第27-28页 |
· 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 | 第28-30页 |
· 拮抗微生物的分离 | 第28-29页 |
·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 | 第29-30页 |
· 拮抗酵母的抑菌机理 | 第30-35页 |
· 营养和生存空间的竞争 | 第30-31页 |
· 对病原菌的直接寄生作用 | 第31-32页 |
· 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 第32-35页 |
2. 增强拮抗微生物生物防治能力的措施 | 第35-42页 |
· 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拮抗微生物 | 第35-36页 |
· 拮抗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相结合 | 第36-38页 |
· 结合使用化学杀菌剂 | 第36页 |
· 结合使用金属盐类 | 第36-38页 |
· 结合使用植物激素 | 第38页 |
· 拮抗微生物采前应用 | 第38-39页 |
· 拮抗微生物结合物理处理方法 | 第39-42页 |
· 结合使用气调处理 | 第39页 |
· 结合使用微波处理 | 第39-40页 |
· 结合使用采后热处理 | 第40-42页 |
3. 热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采后病害的防治 | 第42-45页 |
· 热处理对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对果实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对果实软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对果实风味的影响 | 第43页 |
· 对果实色泽的影响 | 第43页 |
· 对果实温度耐受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热处理对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作用 | 第44-45页 |
· 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 | 第44页 |
· 对果实表皮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 对果实抗病性防御酶的影响 | 第44-45页 |
4. 生物防治结合热处理防治果蔬采后病害 | 第45页 |
5. 樱桃番茄主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 第45-49页 |
· 樱桃番茄主要采后病害 | 第46-47页 |
· 灰霉病 | 第46页 |
· 交链孢果腐病 | 第46-47页 |
· 根霉霉烂病 | 第47页 |
· 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方法 | 第47-49页 |
· 化学防腐剂 | 第47页 |
· 低温保藏 | 第47-48页 |
· 气调贮藏 | 第48页 |
· 辐射处理 | 第48-49页 |
· 生物防治 | 第49页 |
6. 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9-51页 |
· 立题背景 | 第49-5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第二章 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63-77页 |
0 前言 | 第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 病原菌 | 第63-64页 |
· 拮抗酵母 | 第64页 |
· 番茄果实 | 第64页 |
· 采后接种病害的防治试验 | 第64页 |
· 采后自然病害的防治试验 | 第64-65页 |
·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65-66页 |
· 果实失重率 | 第65页 |
· 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 第65页 |
· 可滴定酸含量(TA) | 第65页 |
· 维生素C含量(AA) | 第65-66页 |
· 果实颜色 | 第66页 |
· 统计分析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 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果实人工接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66-70页 |
· 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果实自然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70-72页 |
· 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三章 拮抗酵母生物防治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77-95页 |
0 前言 | 第77-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3页 |
· 病原菌 | 第78页 |
· 拮抗酵母 | 第78页 |
· 番茄果实 | 第78-79页 |
· 拮抗酵母处理液及根霉孢子悬液的接种 | 第79页 |
· 拮抗酵母菌悬液不同时间的接种处理 | 第79页 |
· 果实伤口处拮抗酵母生长动态的测定 | 第79页 |
· 果实抗病性防御酶活性测定过程 | 第79-80页 |
· 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80-82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80页 |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80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80-81页 |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81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81页 |
· 几丁质酶(CHI)活性的测定 | 第81-82页 |
· 胶体几丁质的制备 | 第81页 |
· DNS试剂的制备 | 第81-82页 |
· N-乙酰葡萄糖胺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82页 |
· CHI活性的测定 | 第82页 |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82页 |
· 统计分析 | 第82-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8页 |
· 拮抗酵母处理液对番茄果实根霉霉烂病的防治效果 | 第83-84页 |
· 拮抗酵母接种时间对果实根霉霉烂病的影响 | 第84-85页 |
· 拮抗酵母在樱桃番茄果实伤口处的生长动态 | 第85页 |
· 拮抗酵母对番茄果实防御酶活性的诱导 | 第85-88页 |
· 对POD、PPO、SOD、CAT活性的诱导 | 第85-86页 |
· 对PAL、CHI、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诱导 | 第86-88页 |
3 讨论 | 第88-9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第四章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及贮期主要病害的控制 | 第95-113页 |
0 前言 | 第95-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9页 |
· 热空气处理方法 | 第96页 |
· 病原菌 | 第96页 |
· 番茄果实 | 第96页 |
· 品质试验样品分组及处理 | 第96-97页 |
· 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测定 | 第97页 |
· 硬度(Firmness)的测定 | 第97页 |
· 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测定 | 第97页 |
· 可滴定酸含量(TA)的测定 | 第97页 |
· 维生素C含量(AA)的测定 | 第97页 |
· 果实颜色的测定 | 第97页 |
· 热空气处理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设计 | 第97-98页 |
· 体外试验 | 第97-98页 |
· 体内试验 | 第98页 |
· 接种病害控制试验分组及处理方式 | 第98页 |
· 统计分析 | 第98-9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7页 |
· 热空气处理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99-103页 |
· 热空气处理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热空气处理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热空气处理对樱桃番茄贮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105-107页 |
· 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 第105页 |
· 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 | 第105-106页 |
· 对根霉霉烂病的防治效果 | 第106-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0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第五章 拮抗酵母结合热空气处理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113-133页 |
0 前言 | 第113-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7页 |
· 拮抗酵母 | 第114页 |
· 热空气处理方法 | 第114页 |
· 病原菌 | 第114-115页 |
· 番茄果实 | 第115页 |
· 酵母P.guilliermondii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115页 |
· 试验设计 | 第115页 |
· 拮抗酵母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试验 | 第115-116页 |
· 扫描电镜(SEM)样品制备及观察 | 第116页 |
· 果实挥发性气味检测 | 第116页 |
· 统计分析 | 第116-1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7页 |
· 热空气处理对拮抗酵母P.guilliermondii生长的影响 | 第117页 |
· 采后处理对樱桃番茄贮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117-122页 |
· 拮抗酵母P.guilliermondii细胞和病原菌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2-123页 |
· 不同处理组果实伤口处病原菌R.stolonifer的生长情况 | 第123-125页 |
· 采后处理方式对果实挥发性气味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2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3页 |
第六章 拮抗酵母结合热空气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抗病性防御反应的诱导 | 第133-153页 |
0 前言 | 第133-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4-136页 |
· 拮抗酵母 | 第134页 |
· 热空气处理方法 | 第134页 |
· 病原菌 | 第134页 |
· 番茄果实 | 第134页 |
· 接种病害发生和发展的测定 | 第134页 |
· 抗病性相关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134-136页 |
· 果实测定样品的采集 | 第134-135页 |
· 酶液提取 | 第135页 |
·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135-136页 |
· SOD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CAT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PAL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POD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PPO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135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35-136页 |
· H_2O_2含量测定 | 第136页 |
·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1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1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6-144页 |
· 采后处理对樱桃番茄贮期病害发生和发展的防治效果 | 第136-139页 |
· 采后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SOD和CAT活性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 采后处理对樱桃番茄PAL、POD、PPO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 采后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44页 |
3 讨论 | 第144-14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3页 |
第七章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及贮期自然病害的防治 | 第153-175页 |
0 前言 | 第153-1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4-157页 |
· 番茄果实 | 第154页 |
· 拮抗酵母 | 第154页 |
· 果实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试验设计 | 第154-155页 |
· 果实贮期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155页 |
· 硬度(Hardness) | 第155页 |
· 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 第155页 |
· 可滴定酸含量(TA) | 第155页 |
· 维生素C含量(AA) | 第155页 |
· 失重率 | 第155页 |
· 果实颜色 | 第155页 |
· 贮期自然病害病情指数测定 | 第155-156页 |
· 抗病性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6页 |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156页 |
· PAL活性的测定 | 第156页 |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6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56页 |
· 拮抗酵母于果实表皮生长动态的测定 | 第156页 |
· 番茄果实表皮的扫描电镜(SEM)观察试验 | 第156-157页 |
· 统计分析 | 第1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57-170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樱桃番茄贮期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157-162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硬度(Hardness)的影响 | 第157-158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影响 | 第158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TA)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159-160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果实颜色的影响 | 第161-162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樱桃番茄贮期自然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162-164页 |
· 拮抗酵母采前喷施对樱桃番茄果实贮期防御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 第164-167页 |
· 对果实POD活性的诱导作用 | 第164-165页 |
· 对果实PAL活性的诱导作用 | 第165-166页 |
· 对果实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 第166-167页 |
· 拮抗酵母P.guilliermondii在樱桃番茄果实表皮的生长动态 | 第167-168页 |
· 经过拮抗酵母不同喷施处理的番茄果实表皮情况 | 第168-170页 |
3 讨论 | 第170-17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5页 |
全文结论 | 第175-177页 |
创新说明 | 第177-179页 |
工作展望 | 第179-181页 |
致谢 | 第181-18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3-1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