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
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
页 |
1 前言 | 第15-20
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
页 |
· 供试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 | 第20-21
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21
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
页 |
· 取样 | 第21-22
页 |
· 试验1 | 第21-22
页 |
· 试验2 | 第22
页 |
· 试验3 | 第22
页 |
· 测定样液的提取 | 第22-24
页 |
· 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Mg~(2+)-ATP酶的提取 | 第22-23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蛋白质和结合Mg~(2+)-ATP酶的提取 | 第23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蛋白质和结合Mg~(2+)-ATP酶的提取 | 第23
页 |
·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Mg~(2+)-ATP酶的提取 | 第23
页 |
· 节间可溶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提取 | 第23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过氧化物酶的提取 | 第23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过氧化物酶的提取 | 第23-24
页 |
· 节间可溶性超氧物歧化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提取 | 第24
页 |
· 叶片可溶性超氧物歧化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提取 | 第24
页 |
· 节间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提取 | 第24
页 |
· 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24
页 |
· 测定方法 | 第24-26
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4
页 |
· Mg~(2+)-ATP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
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25
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
页 |
·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
页 |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测定 | 第25
页 |
·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
页 |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26
页 |
·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
页 |
· 节间含水量的测定 | 第26
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6
页 |
· 甘蔗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 | 第26
页 |
· 甘蔗品质分析 | 第26
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7
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82
页 |
· 分蘖期田间甘蔗苗数的消长变化 | 第27
页 |
· 分蘖后期甘蔗茎叶生长的变化 | 第27-28
页 |
· 伸长初期甘蔗节间、叶片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第28-44
页 |
· 节间长度的变化 | 第28-30
页 |
· 节间茎径的变化 | 第30-31
页 |
· 叶片长度、宽度的变化 | 第31-32
页 |
· 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3
页 |
·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参数的变化 | 第33-35
页 |
· Fo、Fm的变化 | 第33-34
页 |
· Fv/Fm的变化 | 第34
页 |
· PAR、Yield的变化 | 第34-35
页 |
·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35-37
页 |
· 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7-38
页 |
· 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38-39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和共价型结合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9-41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和共价型结合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41-42
页 |
· 节间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42-43
页 |
· 节间茎径与若干生理生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
页 |
·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叶片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第44-69
页 |
· 节间长度的变化 | 第44-45
页 |
· 节间茎径的变化 | 第45-47
页 |
· 叶片长度的变化 | 第47-48
页 |
· 叶片宽度的变化 | 第48-49
页 |
· 节间和叶片性状之间的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2
页 |
· 节间茎径与节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
页 |
· 节间茎径与叶片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
页 |
· 节间茎径与叶片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
页 |
· 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52
页 |
·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参数的变化 | 第52-54
页 |
· Fo、Fm的变化 | 第52-53
页 |
· Fv/Fm的变化 | 第53-54
页 |
· PAR、Yield的变化 | 第54
页 |
· 节间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54-55
页 |
· 节间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55-56
页 |
· 节间含水量的变化 | 第56-57
页 |
· 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57-60
页 |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57-58
页 |
· 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58-59
页 |
· 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59-60
页 |
· 节间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60-63
页 |
· 可溶性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60-61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结合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61-62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62-63
页 |
· 节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 第63-64
页 |
· 节间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64-65
页 |
· 节间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65-67
页 |
· 可溶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65-66
页 |
· 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66
页 |
· 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66-67
页 |
· 节间可溶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67-68
页 |
· 伸长盛期节间茎径与若干生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8-69
页 |
· 工艺成熟期甘蔗节间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和甘蔗产量构成、品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69-82
页 |
· 节间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69-70
页 |
· 节间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70-71
页 |
· 节间含水量的变化 | 第71
页 |
· 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71-73
页 |
· 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71-72
页 |
· 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蛋白质含量的变 | 第72-73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73
页 |
· 节间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73-75
页 |
· 可溶性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73-74
页 |
· 细胞壁离子型结合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74-75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 第75
页 |
· 节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 第75-76
页 |
· 节间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76-77
页 |
· 节间可溶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77-79
页 |
· 节间可溶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77
页 |
· 节间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77-78
页 |
· 节间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78-79
页 |
· 工艺成熟期甘蔗节间可溶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79
页 |
· 甘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甘蔗品质分析的测定结果 | 第79-81
页 |
· 工艺成熟期若干生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81-82
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82-92
页 |
· 对甘蔗节间生长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探讨 | 第82-83
页 |
· 根据不同茎径甘蔗基因型的节间生理生化变化的差异和对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甘蔗高优栽培的探讨 | 第83-90
页 |
· 对节间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含水量与甘蔗节间生长的关系探讨 | 第83-84
页 |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Mg~(2+)-ATP酶活性与甘蔗节间生长和糖分积累的关系探讨 | 第84-85
页 |
· 可溶性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甘蔗节间生长和糖分积累的关系探讨 | 第85-86
页 |
· 节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可溶性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与甘蔗节间生长的关系探讨 | 第86-87
页 |
· 细胞壁蛋白质和细胞壁酶与甘蔗节间生长的关系探讨 | 第87-89
页 |
· 甘蔗叶片生长的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及其与节间生长的关系的探讨 | 第89-90
页 |
· 结论 | 第90-92
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
页 |
附表 | 第104-114
页 |
附表1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方差分析表 | 第104-113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4-105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还原糖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5-106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含水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6-107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7-108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可溶性Mg~(2+)-ATP酶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8-109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09-110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10-111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可溶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11-112
页 |
附表· 伸长盛期甘蔗节间可溶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112-113
页 |
附表2 缩写词 | 第113-114
页 |
致谢 | 第114-115
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