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钢铁腐蚀的类型 | 第13-15页 |
· 大气腐蚀的传统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 钢铁腐蚀的过程及危害 | 第17-19页 |
· 钢铁腐蚀的产物 | 第19-22页 |
· Fe(Ⅱ)对羟基氧化铁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表征方法 | 第24-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 铁氧化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 不同物相的羟基氧化铁的陈化 | 第26页 |
· Fe(Ⅱ)浓度的滴定 | 第26-27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Fe(Ⅱ)和Fe(Ⅲ)离子的浓度 | 第27-28页 |
· 表征方法 | 第28-32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8-29页 |
· 透射电子显微电镜(TEM) | 第29-30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30页 |
· 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30-31页 |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电镜(HRTEM) | 第3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1-32页 |
第三章 Fe(Ⅱ)离子催化 γ-FeOOH生成 α-FeOOH及Fe_3O_4的过程及机理 | 第32-56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γ-FeOOH的制备及加入Fe(Ⅱ)陈化 | 第33-34页 |
· γ-FeOOH的合成 | 第33页 |
· γ-FeOOH的表征 | 第33页 |
· γ-FeOOH悬浊液加入Fe(Ⅱ)离子陈化 | 第33-34页 |
· γ-FeOOH陈化产物的表征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54页 |
· 合成的初始 γ-FeOOH在无Fe(Ⅱ)离子时陈化 | 第34-35页 |
· 合成的初始 γ-FeOOH在微量Fe(Ⅱ)离子存在时陈化 | 第35-38页 |
· 合成的初始 γ-FeOOH在较高浓度Fe(Ⅱ)离子存在时陈化 | 第38-42页 |
· Fe(Ⅱ)离子的催化机理 | 第4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海洋环境Fe(Ⅱ)离子对钢铁腐蚀产物的影响 | 第56-69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γ-,β-FeOOH的合成及表征 | 第56-57页 |
· γ-,β-FeOOH的合成 | 第56页 |
· γ-,β-FeOOH的表征 | 第56页 |
· γ-,β-FeOOH分别在Cl-,Fe(Ⅱ)离子中陈化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8页 |
· γ-FeOOH在 3.5%的NaCl溶液中陈化 | 第57-59页 |
· γ-FeOOH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加Fe(Ⅱ)离子陈化 | 第59-62页 |
· β-FeOOH在无Fe(Ⅱ)离子存在时陈化 | 第62-63页 |
· β-FeOOH加入不同浓度Fe(Ⅱ)离子陈化 | 第63-67页 |
· β-FeOOH在R = 0.02时不同温度陈化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第五章 Fe(Ⅱ)离子对 δ-FeOOH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84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δ-FeOOH的合成及表征 | 第69页 |
· δ-FeOOH的陈化 | 第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2页 |
· δ-FeOOH在无Fe(Ⅱ)离子时陈化 | 第69-71页 |
· δ-FeOOH加入不同浓度Fe(Ⅱ)离子陈化 | 第71-74页 |
· δ-FeOOH在R=0.02时不同温度陈化 | 第74-77页 |
· δ-FeOOH在R=0.04时不同pH值时陈化 | 第77页 |
· δ-FeOOH相变机理 | 第77-82页 |
· 结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7页 |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 不同环境下Fe(Ⅱ)离子对腐蚀产物相转化的促进作用 | 第84页 |
· 不同环境Fe(Ⅱ)离子对腐蚀产物催化相转化的结果不同 | 第84-85页 |
· Fe(Ⅱ)离子催化相转化的机理 | 第85页 |
·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