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9页 |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振动能与电能转换原理 | 第16-18页 |
· 静电式振动能与电能转换原理 | 第16-17页 |
· 电磁式振动能与电能转换原理 | 第17-18页 |
· 压电式振动能与电能转换原理 | 第18页 |
· 压电俘能器的研究现状 | 第18-34页 |
· 压电材料 | 第18-19页 |
· 压电俘能器的建模方法 | 第19-23页 |
· 压电俘能器结构及电极配置方式 | 第23-27页 |
· 压电俘能器外接电路设计 | 第27-30页 |
· 宽频俘能方法 | 第30-34页 |
· 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分段电极悬臂梁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理论建模及实验研究 | 第39-71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分段电极悬臂梁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 | 第39-47页 |
· 分段电极悬臂梁压电俘能器等效电路建模 | 第47-49页 |
· 分段电极悬臂梁压电俘能器有限元建模 | 第49-50页 |
· 等效电路模型理论验证 | 第50-55页 |
· 多模态应变分析 | 第50-51页 |
· 使用数学模型确定等效电路参数 | 第51-52页 |
· 等效电路模型的理论验证 | 第52-55页 |
· 使用有限元方法确定等效电路参数 | 第55-59页 |
· 不带理想变压器的压电俘能器等效电路模型 | 第55-56页 |
· 确定等效电路参数值 | 第56-58页 |
· 确定理想电压源值 | 第58页 |
· 电路仿真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与标准整流电路相连的分段电极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评估 | 第59-61页 |
· 分段电极悬臂梁压电俘能器多模态俘能实验 | 第61-70页 |
· 悬臂梁压电俘能器的制作 | 第61-62页 |
· 压电发电实验测试装置组成 | 第62-63页 |
· 分段电极和连续电极开路电压和相位测试 | 第63-66页 |
· 模态阻尼比实验 | 第66-67页 |
· 分段电极和连续电极最大功率实验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3章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及实验研究 | 第71-96页 |
· 引言 | 第71-72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 | 第72-84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的物理模型 | 第72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研究 | 第72-78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值分析 | 第78-84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84-88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有限元建模 | 第84页 |
· 确定瑞利阻尼系数 | 第84-86页 |
· 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 第86-88页 |
· 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实验测试 | 第88-92页 |
· 对称配置的复合梁结构压电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两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及发电效果分析 | 第96-116页 |
· 引言 | 第96页 |
· 两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 | 第96-103页 |
· 基于梁结构的两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 | 第96-97页 |
· 两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性能数学建模 | 第97-103页 |
· 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103-109页 |
· 实验模型建立 | 第103-106页 |
·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 | 第106-109页 |
· 理论模型的参数化分析 | 第109-115页 |
· 质量比对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固有频率比对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发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 机电耦合系数对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附录 | 第12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个人简历 | 第13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