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6
页 |
1 引言 | 第16-51
页 |
· 驱虫药抗药性流行概况 | 第18-21
页 |
· 驱虫药抗药性的选择 | 第21-27
页 |
· 驱虫药抗药性的药理学和遗传学机制 | 第27-36
页 |
· 抗药性的逆转 | 第36-38
页 |
· 驱虫药抗药性的检测(表3) | 第38-46
页 |
· 驱虫药抗药性的管理 | 第46-48
页 |
· 我国羊线虫抗药性的研究现状及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8-51
页 |
2 研究一 羊胃肠线虫对常用驱虫药抗药性流行状况的调查 | 第51-59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
页 |
· 羊场饲养管理情况 | 第51-52
页 |
· 试验药物 | 第52
页 |
· 试验动物 | 第52
页 |
· 分组和样品采集 | 第52
页 |
· 投药和粪便虫卵计数 | 第52-53
页 |
·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 第53
页 |
· 结果 | 第53-55
页 |
· 丙硫苯咪唑抗药性调查结果 | 第53-55
页 |
· 阿维菌素抗药性调查结果(见表5) | 第55
页 |
· 讨论 | 第55-57
页 |
· 小结 | 第57-59
页 |
3 研究二 丙硫苯咪唑体外孵化试验检测羊线虫抗药性的研究 | 第59-71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
页 |
· 试验药物 | 第59
页 |
· 受检羊群及样品采集 | 第59-60
页 |
· 受检虫卵收集 | 第60
页 |
· 丙硫苯咪唑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60
页 |
· 0~4℃粪样保存对虫卵孵化的影响试验 | 第60
页 |
· 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测定田间受检样品的对比试验 | 第60
页 |
· 虫卵孵化试验与减卵试验的比较 | 第60
页 |
· 统计分析 | 第60-61
页 |
· 结果 | 第61-67
页 |
· 粪便样品在0~4℃保存对虫卵孵化的影响 | 第61
页 |
· 丙硫苯咪唑溶液稳定性试验结果(图9、表7) | 第61-63
页 |
· 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对田间样品LD50 值之比较及与减卵试验的关系(图10、表8) | 第63-67
页 |
· 讨论 | 第67-69
页 |
· 小结 | 第69-71
页 |
4 研究三 苯并咪唑抗药虫株的人工选择及幼虫发育试验对羊线虫抗药性的检测 | 第71-80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1-73
页 |
· 试验动物 | 第71
页 |
· 样品来源及采集 | 第71
页 |
· 主要药品试剂及配制 | 第71-72
页 |
· 虫卵收集与纯化方法见3.1 | 第72
页 |
· 虫卵孵化试验方法见3.1 | 第72
页 |
· 苯并咪唑抗药虫株的人工选择 | 第72
页 |
· 幼虫发育试验 | 第72-73
页 |
· 幼虫发育半数抑制量的计算 | 第73
页 |
· 结果 | 第73-77
页 |
· 苯并咪唑抗药虫株的人工选择结果 | 第73-74
页 |
· 幼虫发育试验结果 | 第74-77
页 |
· 讨论 | 第77-79
页 |
· 小结 | 第79-80
页 |
5 研究四 捻转血矛线虫苯并咪唑抗药性虫株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80-89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80-81
页 |
· 敏感虫株的建立 | 第80
页 |
· 分离株的来源和建立 | 第80-81
页 |
· 分离株和敏感株的人工传代试验 | 第81
页 |
· 虫种鉴定 | 第81
页 |
· 分离虫株的抗药性及其它特性测定 | 第81
页 |
· 数据处理 | 第81
页 |
· 结果 | 第81-86
页 |
· 敏感株和分离株分离前虫卵孵化试验状态及分离结果 | 第81-83
页 |
· 分离株和敏感株传代后的抗药性鉴定 | 第83
页 |
· 分离株接种后虫卵在不同时期内LD50 值的测定结果 | 第83-86
页 |
· 讨论 | 第86-88
页 |
· 小结 | 第88-89
页 |
6 研究五 PCR-SSCP 对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89-103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89-96
页 |
· 试验虫体样品(表14) | 第89-90
页 |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90
页 |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90-92
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2
页 |
· 单条虫体DNA 提取对比试验和DNA 检测 | 第92-94
页 |
· PCR 扩增 | 第94-95
页 |
· 羊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的PCR-SSCP 分析 | 第95-96
页 |
· 数据处理 | 第96
页 |
· 结果 | 第96-98
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图19) | 第96-97
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97
页 |
· PCR-SSCP 分析结果 | 第97-98
页 |
· 讨论 | 第98-102
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98-99
页 |
· PCR 扩增 | 第99
页 |
· PCR-SSCP 实验技术 | 第99-100
页 |
· PCR-SSCP 结果分析 | 第100-101
页 |
· PCR-SSCP 方法在驱虫药抗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1-102
页 |
· 小结 | 第102-103
页 |
7 研究六 PCR-RFLP 检测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苯并咪唑类抗药性等位基因 | 第103-111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03-105
页 |
· 寄生虫样品 | 第103-104
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104
页 |
·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 第104
页 |
· β-微管蛋白同种型Ⅰ基因扩增 | 第104
页 |
· PCR 产物纯化回收 | 第104
页 |
·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体系 | 第104
页 |
· 酶切产物的检测 | 第104
页 |
· 序列测定 | 第104-105
页 |
· 数据统计和处理 | 第105
页 |
· 结果 | 第105-107
页 |
· 捻转血矛线虫雄虫β-微管蛋白同种型Ⅰ基因片段酶切产物电泳结果 | 第105
页 |
· 不同地区捻转血矛线虫苯并咪唑抗药性基因型及频率 | 第105-106
页 |
· 不同地区的捻转血矛线虫苯并咪唑抗药性等位基因频率 | 第106-107
页 |
· rr 基因型的纯合子序列测定 | 第107
页 |
· 讨论 | 第107-109
页 |
· 小结 | 第109-111
页 |
8 研究七 捻转血矛线虫群体中Β-微管蛋白基因与苯并咪唑抗药性相关遗传多样性初探 | 第111-119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2-113
页 |
· 寄生虫样品 | 第112
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112
页 |
· 捻转血矛线虫基因组DNA 的提取同6.1.5 方法4 | 第112
页 |
· 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同种型Ⅰ基因的PCR 扩增 | 第112-113
页 |
· PCR 产物的检测:同6.1.5 | 第113
页 |
· PCR 产物的纯化与回收:同7.1.5 | 第113
页 |
· 序列测定 | 第113
页 |
· 数据分析 | 第113
页 |
· 结果 | 第113-114
页 |
· 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113
页 |
· 不同来源捻转血矛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片段核苷酸变异的分析和对 比 | 第113-114
页 |
· 讨论 | 第114-117
页 |
· 小结 | 第117-119
页 |
9 研究八 不同养羊模式中胃肠线虫感染状况及抗药性相关的寄生虫控制策略之探讨 | 第119-128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9-121
页 |
· 羊场饲养管理调查 | 第119-120
页 |
·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 | 第120-121
页 |
· 试验方法 | 第121
页 |
· 数据处理 | 第121
页 |
· 结果 | 第121-122
页 |
· 讨论 | 第122-127
页 |
· 饲养方式和环境与羊寄生虫感染的关系 | 第122-123
页 |
· 抗药性的管理与寄生虫控制策略 | 第123-124
页 |
· 抗药性管理措施建议 | 第124-127
页 |
· 小结 | 第127-128
页 |
10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29
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29-130
页 |
致谢 | 第130-1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51
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