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导论 | 第14-38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第16-26页 | (一) 中国民族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二) 回汉民族关系研究状况 | 第23-26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26-33页 | (一) “民族”与“族群” | 第26-31页 | (二) “民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问题” | 第31-33页 | (三) “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 第33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33-3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35页 |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35-36页 | (一) 研究重点 | 第35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35-36页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6-37页 | 七、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38-6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38-40页 | · 生产力决定民族关系的发展 | 第38页 | ·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发展的优越性 | 第38-39页 | · 反对民族压迫消除阶级剥削,推进民族团结 | 第39页 | · 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意义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前苏联民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 | 第40-47页 | · 列宁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40-42页 | · 斯大林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42-45页 | · 前苏联中后期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45-47页 | 第三节 美国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47-51页 | · “盎格鲁—撒克逊化”论 | 第47-48页 | · 熔炉理论 | 第48-49页 | · 文化多元主义 | 第49页 | · 文化生成论 | 第49-50页 | · “文明冲突”论和“文化冲突”论 | 第50-51页 | 第四节 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51-60页 | · 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关系理论 | 第51-52页 |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 | 第52-60页 | 第二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人地基础 | 第60-80页 | 第一节 宁夏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历史沿革 | 第60-63页 | · 宁夏地理环境特点 | 第60-61页 | · 宁夏历史沿革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宁夏回族的源流与居住格局的变迁 | 第63-68页 | · 宁夏回族的源与流 | 第63-65页 | · 宁夏回族居住格局的变迁 | 第65-68页 | 第三节 宁夏汉族的移民及人口变迁 | 第68-71页 | · 建国前宁夏境内的汉民族移民状况 | 第68-69页 |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宁夏汉族人口的迁入状况 | 第69-71页 | · 改革开放之后宁夏汉族人口的迁入状况 | 第71页 | 第四节 宁夏各民族人口及其分布状况 | 第71-80页 | · 宁夏回族人口分布状况 | 第71-75页 | · 宁夏汉族人口分布状况 | 第75-77页 | · 宁夏其他少数民族分布状况 | 第77-79页 | · 宁夏各族人口分布特点 | 第79-80页 | 第三章 当代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演进过程 | 第80-99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初步建立与形成 | 第80-85页 | · 完成民主改革,确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第81-83页 | · 广泛宣传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 | 第83-84页 | · 培养民族干部,建立各级回族自治地方,提高回族当家做主的能力 | 第84-85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曲折发展时期 | 第85-89页 | ·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斗争 | 第86-87页 |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87-88页 | · 错误的宗教制度改革 | 第88-89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时期 | 第89-90页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恢复和发展时期 | 第90-99页 | ·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 第91-92页 | · 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与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 | 第92-93页 | · 恢复落实民族宗教政策 | 第93-94页 | ·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回族干部 | 第94页 | ·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回族科学文化素质 | 第94-95页 |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快经济建设,改变回族聚居地区贫困落后面貌 | 第95-97页 | · 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 | 第97页 | · 加强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 第97-99页 | 第四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 第99-129页 | 第一节 调查点的选取及样本说明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居住格局 | 第103-109页 | · 田野调查点一:石嘴山市惠农区人口居住格局 | 第104-105页 | · 田野调查点二:银川市人口居住格局 | 第105-107页 | · 田野调查点三:吴忠市红寺堡区居住格局 | 第107-108页 | · 田野调查点四:固原市西吉县人口居住格局 | 第108-109页 | 第三节 族际通婚 | 第109-113页 | · 当前宁夏回汉民族的通婚状况 | 第110-112页 | · 宁夏回汉民族婚姻的特点 | 第112-113页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113-116页 | · 宗教信仰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 宁夏回汉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 第115-116页 | 第五节 族际交往 | 第116-122页 | · 族际交往的类型 | 第117-119页 | · 族际交往的程度 | 第119-122页 | 第六节 民族意识 | 第122-129页 | · 族际交往与民族意识 | 第122-126页 | · 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 | 第126-127页 | · 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 | 第127-129页 | 第五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特点、经验及问题 | 第129-153页 | 第一节 宁夏民族关系的特点 | 第129-133页 | · 民族关系上形成“回-汉”二元格局 | 第129-130页 | · 语言文字的共同性有效增进回汉民族的情感交流 | 第130-131页 | · 回汉民族间彼此尊重,回汉关系维持“和而不同”的局面 | 第131-132页 | · 回汉民族关系从封闭走向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 第132-133页 | 第二节 宁夏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 | 第133-144页 | ·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关键 | 第133-136页 | · 因地制宜,促进宁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基础 | 第136-138页 | ·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根本 | 第138-141页 | · 实施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保障 | 第141-143页 | ·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宁夏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前提 | 第143-144页 | 第三节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4-153页 |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145-147页 | · 民族宗教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 第147-148页 | · 民族文化教育仍然相对滞后 | 第148-150页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 | 第150页 | · 民族生态环境问题有待改善 | 第150-151页 | · 国外“三股势力”的影响仍需加以防范 | 第151-153页 | 第六章 宁夏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153-180页 |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和谐政治民族关系 | 第153-161页 | · 增进制度共识,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社会认同度 | 第153-156页 | ·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 第156-158页 | · 切实维护民族群众的自治权 | 第158-159页 | ·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 第159-161页 | 第二节 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发展和谐文化民族关系 | 第161-166页 | · 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 第161-162页 | · 完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 | 第162-164页 | · 科学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 第164-166页 | 第三节 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民生的民族关系 | 第166-172页 |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战略 | 第167-170页 | · 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 第170-172页 | 第四节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绿色的民族关系 | 第172-180页 | ·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弘扬生态文化 | 第173-174页 | · 加快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 第174-176页 | · 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第176-180页 | 结语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附录 | 第191-195页 | 作者简介 | 第195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