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4页
导论第14-38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状况综述第16-26页
    (一) 中国民族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6-23页
    (二) 回汉民族关系研究状况第23-26页
  三、基本概念界定第26-33页
    (一) “民族”与“族群”第26-31页
    (二) “民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问题”第31-33页
    (三) “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第33页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33-35页
    (一) 研究方法第33-35页
    (二) 研究思路第35页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35-36页
    (一) 研究重点第35页
    (二) 研究难点第35-36页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6-37页
  七、研究不足与展望第37-38页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理论第38-60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关系理论第38-40页
    · 生产力决定民族关系的发展第38页
    ·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发展的优越性第38-39页
    · 反对民族压迫消除阶级剥削,推进民族团结第39页
    · 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意义第39-40页
  第二节 前苏联民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第40-47页
    · 列宁的民族关系理论第40-42页
    · 斯大林的民族关系理论第42-45页
    · 前苏联中后期的民族关系理论第45-47页
  第三节 美国的民族关系理论第47-51页
    · “盎格鲁—撒克逊化”论第47-48页
    · 熔炉理论第48-49页
    · 文化多元主义第49页
    · 文化生成论第49-50页
    · “文明冲突”论和“文化冲突”论第50-51页
  第四节 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第51-60页
    · 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关系理论第51-52页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第52-60页
第二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人地基础第60-80页
  第一节 宁夏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历史沿革第60-63页
    · 宁夏地理环境特点第60-61页
    · 宁夏历史沿革第61-63页
  第二节 宁夏回族的源流与居住格局的变迁第63-68页
    · 宁夏回族的源与流第63-65页
    · 宁夏回族居住格局的变迁第65-68页
  第三节 宁夏汉族的移民及人口变迁第68-71页
    · 建国前宁夏境内的汉民族移民状况第68-69页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宁夏汉族人口的迁入状况第69-71页
    · 改革开放之后宁夏汉族人口的迁入状况第71页
  第四节 宁夏各民族人口及其分布状况第71-80页
    · 宁夏回族人口分布状况第71-75页
    · 宁夏汉族人口分布状况第75-77页
    · 宁夏其他少数民族分布状况第77-79页
    · 宁夏各族人口分布特点第79-80页
第三章 当代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演进过程第80-99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初步建立与形成第80-85页
    · 完成民主改革,确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81-83页
    · 广泛宣传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第83-84页
    · 培养民族干部,建立各级回族自治地方,提高回族当家做主的能力第84-8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曲折发展时期第85-89页
    ·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斗争第86-87页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87-88页
    · 错误的宗教制度改革第88-89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时期第89-90页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恢复和发展时期第90-99页
    ·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91-92页
    · 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与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第92-93页
    · 恢复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第93-94页
    ·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回族干部第94页
    ·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回族科学文化素质第94-95页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快经济建设,改变回族聚居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第95-97页
    · 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第97页
    · 加强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第97-99页
第四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第99-129页
  第一节 调查点的选取及样本说明第99-103页
  第二节 居住格局第103-109页
    · 田野调查点一:石嘴山市惠农区人口居住格局第104-105页
    · 田野调查点二:银川市人口居住格局第105-107页
    · 田野调查点三:吴忠市红寺堡区居住格局第107-108页
    · 田野调查点四:固原市西吉县人口居住格局第108-109页
  第三节 族际通婚第109-113页
    · 当前宁夏回汉民族的通婚状况第110-112页
    · 宁夏回汉民族婚姻的特点第112-113页
  第四节 宗教信仰第113-116页
    · 宗教信仰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第113-115页
    · 宁夏回汉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第115-116页
  第五节 族际交往第116-122页
    · 族际交往的类型第117-119页
    · 族际交往的程度第119-122页
  第六节 民族意识第122-129页
    · 族际交往与民族意识第122-126页
    · 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第126-127页
    · 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第127-129页
第五章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特点、经验及问题第129-153页
  第一节 宁夏民族关系的特点第129-133页
    · 民族关系上形成“回-汉”二元格局第129-130页
    · 语言文字的共同性有效增进回汉民族的情感交流第130-131页
    · 回汉民族间彼此尊重,回汉关系维持“和而不同”的局面第131-132页
    · 回汉民族关系从封闭走向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第132-133页
  第二节 宁夏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第133-144页
    ·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关键第133-136页
    · 因地制宜,促进宁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基础第136-138页
    ·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根本第138-141页
    · 实施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保障第141-143页
    ·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宁夏是宁夏民族关系和谐之前提第143-144页
  第三节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4-153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145-147页
    · 民族宗教工作仍然十分艰巨第147-148页
    · 民族文化教育仍然相对滞后第148-150页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第150页
    · 民族生态环境问题有待改善第150-151页
    · 国外“三股势力”的影响仍需加以防范第151-153页
第六章 宁夏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考第153-180页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和谐政治民族关系第153-161页
    · 增进制度共识,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社会认同度第153-156页
    ·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第156-158页
    · 切实维护民族群众的自治权第158-159页
    ·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第159-161页
  第二节 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发展和谐文化民族关系第161-166页
    · 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第161-162页
    · 完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第162-164页
    · 科学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第164-166页
  第三节 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民生的民族关系第166-172页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战略第167-170页
    · 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第170-172页
  第四节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绿色的民族关系第172-180页
    ·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弘扬生态文化第173-174页
    · 加快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第174-176页
    · 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第176-180页
结语第180-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附录第191-195页
作者简介第195页

本篇论文共195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宁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
中国功能区研究
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以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代际关系变迁研
农业税改革与中国农民的变迁——改
司马辽太郎战争史观研究
先秦兵阴阳家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
宪法、宪政与民主——对英国宪政历
医患纠纷协同治理研究
我国内幕交易法律监管体系构建的研
1912-1937年北京婢女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微博客社会情绪的测量及其与社会风
供应链契约协调与社会偏好的影响研
偏好、时间贴现、跨期选择与成瘾行
身体教育的历史(1368~1919)——
人口老龄化对出口的影响:理论和实
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研究
就业、工资和技术进步——外来人口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变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理论研究
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
飞秒激光改性硅材料的物理机理及其
3 μm波段调Q/锁模Er3+
基于脉冲数字全息术的实时探测系统
编码的构造与译码问题及其在密码学
光在一维耦合波导阵列中的量子传输
资源泄露故障静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研
医学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数字图像取证与反取证技术研究
CT图像的肾脏组织分割及其病变检测
社区问答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Timed-Release加密及其应用中的关键
基于社会网络的语义Web服务发现与组
集群MapReduce环境中任务和作业调度
冗余机器人的运动学及轨迹规划的研
基于鲁棒控制与输出调节理论的多智
特定事件情境下中文微博用户情感挖
旅游目的地新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科学传播的叙述转向及其哲学思考
我国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诊断研究
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
一种基于齐普夫定律的识别语料中高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
创业网络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及
关于最优停止理论的几个金融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联动关系研究——兼论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国债利率期限
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资产定价研究
金融发展、生产率与中国企业对外直
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债
门限自回归模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车险市场化改革的量化分析与精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外部平衡的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
中国城市化与服务经济发展研究:空
中国专利制度的有效性:理论与经验
STAR-GARCH模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我国公共物品
周期视角下的银行信贷波动与产出波
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
集聚、扩散与城市体系——基于新经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与中国发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经常账户失衡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金融发展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
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财政政策设计研
中俄创新经济发展及其绩效比较
区域冲突与合作及制度创新研究——
转型期中国投资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
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框架、测度与战略
要素价格扭曲、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
中间品进口、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的
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
现阶段国际石油价格决定研究
金融发展指标设计与区域金融发展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对工
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基于移动通
民营上市公司创始人与董事会治理有
董事会资本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应研
家族传承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商业信
促销购买限制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研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FDI——以在中国
金融市场不完全、融资异质性与中国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社会资本向创新绩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研究
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
集体行动的实验研究——偏好、理性
CEO接班人的企业战略变革动因与情境
CRT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
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发展研究——
外部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竞争与公
基于客户经理激励的商业银行顾客知
企业跨境上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与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价格和通
中国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日本FTA战略研究
FDI、金融发展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研究
出口崩溃中的金融因素影响机制:资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防范和监管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与
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和风险监
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与多元化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控机制与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保险公司随机资产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脂肪酸和感染线虫植株对南方根结线
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
《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研究
“个性化英语学习”课程中的自我调
宋、金的瓷器交流研究
大众网络情绪与中国股市的相关性探
“单位回潮”现象研究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
基于视觉反馈的自动化显微操作方法
内隐—外显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合作研究
一般均衡下可转债最优转股价格的确
对外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
中国兼顾节能减排的中期经济增长路
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及其影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高科技企业融资
高层管理者注意力焦点与企业创新绩
市场导向下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敏捷
 
民族关系论文 和谐发展论文 宁夏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1006620**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