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本论文得到了以下课题的资助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9-24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23页 |
· 总体述评 | 第23-2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研究对象、范围和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理论基础 | 第29-40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含义和双重目标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 概念界定 | 第29页 |
· 双重目标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 双重目标兼顾不均衡与使命漂移的区别 | 第30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理论依据 | 第30-34页 |
· 农村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体系理论 | 第31-32页 |
· 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体系理论 | 第32-33页 |
· 内生金融理论 | 第33-34页 |
·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 第34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8页 |
· 财务可持续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 服务“三农”信贷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时需考虑的问题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状况的宏观分析 | 第40-86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8页 |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40页 |
· 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40-43页 |
·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44-48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状况分析 | 第48-70页 |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 | 第48-57页 |
· 财务指标分析 | 第57-70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信贷状况分析 | 第70-84页 |
· 规模分析 | 第70-78页 |
· 结构分析 | 第78-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状况的微观分析 | 第86-102页 |
·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双重目标兼顾状况分析 | 第86-89页 |
· 发展现状 | 第86-88页 |
· 财务可持续状况分析 | 第88页 |
· 服务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分析 | 第88-89页 |
· 双重目标兼顾状况评价 | 第89页 |
· 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双重目标兼顾状况分析 | 第89-93页 |
· 设立和股权结构 | 第90-91页 |
· 财务可持续状况分析 | 第91页 |
· 服务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分析 | 第91-92页 |
· 双重目标兼顾状况评价 | 第92-93页 |
· 农村资金互助社双重目标兼顾状况分析 | 第93-95页 |
· 财务可持续状况分析 | 第93-94页 |
· 服务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状况分析 | 第94-95页 |
· 双重目标兼顾状况评价 | 第95页 |
· 村镇银行的绩效分析 | 第95-101页 |
· 超效率 DEA 模型和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 | 第96-98页 |
·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98-99页 |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99-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状况评价 | 第102-125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评价:机构视角 | 第102-107页 |
· 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评价 | 第102-103页 |
· 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评价 | 第103-104页 |
·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评价 | 第104-105页 |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状况评价 | 第105-107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借贷满足情况评价:农户视角 | 第107-124页 |
· 正规借贷服务不足,导致民间借贷成为农户主要信贷资金来源 | 第107-109页 |
·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 第109-116页 |
· 正规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远远小于民间借贷 | 第116-122页 |
· 农户的贷款需求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不匹配 | 第12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六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不均衡原因分析 | 第125-136页 |
· “三农”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和盈利低 | 第125-126页 |
· 交易成本过高 | 第125-126页 |
· 信贷风险较大 | 第126页 |
· 盈利水平偏低 | 第126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低,吸收存款难 | 第126-128页 |
· 产权制度缺陷 | 第126-127页 |
· 公司治理水平低 | 第127页 |
· 吸收存款难 | 第127-128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利性强,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 第128-130页 |
· 逐利性强 | 第128页 |
· 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 第128-130页 |
·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 第130-135页 |
· 金融监管制度和政策缺陷 | 第130页 |
·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 第130-131页 |
· 融资渠道狭窄 | 第131-132页 |
· 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 第132-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七章 国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模式及借鉴 | 第136-147页 |
· 国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模式 | 第136-141页 |
· 微型金融经营模式 | 第136-138页 |
· 日韩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 | 第138-139页 |
·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 | 第139-141页 |
· 国外政府促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兼顾的政策 | 第141-143页 |
· 财政税收 | 第142页 |
· 货币政策 | 第142页 |
· 金融监管 | 第142-143页 |
· 借鉴 | 第143-145页 |
· 积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 | 第143-144页 |
· 大力发展综合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 第144-145页 |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1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八章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政策建议与对策 | 第147-155页 |
· 提高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 | 第147-148页 |
· 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 | 第147-148页 |
· 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第148页 |
· 构建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 | 第148-149页 |
· 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 | 第148-149页 |
· 积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 | 第149页 |
· 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的制度和政策 | 第149-152页 |
· 改善金融监管 | 第149-150页 |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150-151页 |
· 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 第151-152页 |
· 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 第152-153页 |
· 增加机构数量 | 第152页 |
· 均衡布局 | 第152-153页 |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结束语 | 第15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作者简介 | 第1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