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縮略词表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2-60页 |
第一节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的耐热机制 | 第22-37页 |
1 高温胁迫概述 | 第22-23页 |
2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23-28页 |
· 形态解剖学变化 | 第23-24页 |
· 物候学变化 | 第24-25页 |
· 水分含量变化 | 第25页 |
· 光合作用变化 | 第25-26页 |
· 同化物分配 | 第26-27页 |
· 细胞膜的热稳定性 | 第27页 |
· 氧化胁迫伤害 | 第27-28页 |
3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28-33页 |
· 相容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 | 第28-29页 |
· 胁迫蛋白的诱导 | 第29-30页 |
· 激素类物质的变化 | 第30-31页 |
· 次生代谢物质 | 第31-32页 |
· 度传感与信号转导 | 第32-33页 |
4 植物耐热性机制及耐热性的获得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多胺的生理功能及与环境胁迫的关系 | 第37-49页 |
1 多胺的生理功能 | 第37-40页 |
· 多胺与种子萌发 | 第37-38页 |
· 多胺与植物生长发育 | 第38页 |
· 多胺与植物衰老 | 第38-39页 |
· 多胺代谢与其他代谢途径相互作用 | 第39-40页 |
2 多胺与逆境胁迫的关系 | 第40-45页 |
· 多胺与盐胁迫、干旱胁迫及渗透胁迫 | 第40-42页 |
· 多胺与矿质营养失衡 | 第42页 |
· 多胺与温度胁迫 | 第42-43页 |
· 多胺与机械伤害 | 第43页 |
· 多胺与紫外线伤害 | 第43-44页 |
· 多胺与重金属胁迫 | 第44页 |
· 多胺与氧化胁迫 | 第44-45页 |
3 多胺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理 | 第45-49页 |
·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 第45页 |
· 稳定生物膜结构并与生物大分子作用 | 第45-47页 |
· 多胺与ABA的联系 | 第47页 |
· 参与信号转导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 第49-60页 |
1 蛋白质组学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49-50页 |
2 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与关键性技术 | 第50-54页 |
· 样品制备 | 第51页 |
· 样品分离 | 第51-53页 |
· 结果的鉴定与分析 | 第53页 |
· 蛋白质芯片技术 | 第53-54页 |
3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54-58页 |
· 植物器官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 | 第54页 |
· 细胞蛋白质组研究 | 第54-55页 |
· 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 第55-56页 |
· 作物逆境胁迫响应和适应机制蛋白质组学 | 第56-58页 |
4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 第58-60页 |
第二章 外源亚精胺对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60-72页 |
摘要 | 第60-62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62-63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62页 |
· 试验处理 | 第62-63页 |
2 测定方法 | 第63-64页 |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63页 |
·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63-64页 |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游离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束缚态多胺含量的的影响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的影响 | 第72-88页 |
第一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72-82页 |
摘要 | 第72-73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73-74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73页 |
· 试验处理 | 第73-74页 |
2 测定方法 | 第74-75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74页 |
·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74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74-75页 |
· 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75页 |
· 数据分析 | 第7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76-77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77-78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4 讨论 | 第79-82页 |
第二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82-88页 |
摘要 | 第82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82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82页 |
· 试验处理 | 第8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82-8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4 讨论 | 第86-88页 |
第四章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88-108页 |
第一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 第88-101页 |
摘要 | 第88-90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90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90页 |
· 试验处理 | 第90页 |
2 测定方法 | 第90-92页 |
· 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测定 | 第90页 |
· 抗氧化酶活性及ROS含量测定 | 第90-91页 |
· 抗氧化同工酶电泳和凝胶染色 | 第91-92页 |
· 数据分析 | 第9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2-98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损伤的影响 | 第92-93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ROS含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94-95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 第95-98页 |
4 讨论 | 第98-101页 |
第二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影响 | 第101-108页 |
摘要 | 第101-102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02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02页 |
· 试验处理 | 第102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02-103页 |
· AsA-GSH循环相关物质与酶活性的测定 | 第102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2-10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MDAR、DHAR和GR活性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104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氮素代谢、脯氨酸含量及质子泵活性的影响 | 第108-124页 |
第一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NR活性的影响 | 第108-114页 |
摘要 | 第108-109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09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09页 |
· 试验处理 | 第109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09页 |
· 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109页 |
·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109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1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NR活性的影响 | 第111页 |
4 讨论 | 第111-114页 |
第二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摘要 | 第114-115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15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15页 |
· 试验处理 | 第115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15页 |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115页 |
· 数据分析 | 第115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115-116页 |
4 讨论 | 第116-118页 |
第三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质子泵活性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摘要 | 第118-119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19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19页 |
· 试验处理 | 第119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19-120页 |
· 质膜与液泡膜微囊的制备 | 第119页 |
· H~+-ATPase、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测定 | 第119页 |
· 数据分析 | 第119-1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1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幼苗叶片质膜和液泡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20页 |
· 叶片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焦磷酸酶(H~+-PPase)活性 | 第120-121页 |
4 讨论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24-168页 |
第一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表达的影响 | 第124-130页 |
摘要 | 第124-125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25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25页 |
· 试验处理 | 第125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25-126页 |
· 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125页 |
· 黄瓜叶片全蛋白的提取与SDS-PAGE电泳 | 第125-126页 |
· 数据分析 | 第1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26-128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SDS-PAGE图谱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4 讨论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影响 | 第130-158页 |
摘要 | 第130-131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31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31页 |
· 试验处理 | 第131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31-134页 |
· 叶片全蛋白的提取制备 | 第131-132页 |
· 向电泳 | 第132-133页 |
· 凝胶蛋白质消化 | 第133页 |
· 质谱分析 | 第133-134页 |
· 数据搜索 | 第1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34-147页 |
· 黄瓜幼苗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第134-137页 |
· 叶片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 第137-141页 |
· 差异调节的蛋白质(多肽)的功能分类 | 第141-147页 |
4 讨论 | 第147-158页 |
· 高温胁迫对功能蛋白的差异调节 | 第147-148页 |
· 外源亚精胺对功能蛋白的差异调节 | 第148页 |
·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 第148-158页 |
第三节 外源亚精胺对黄瓜幼苗叶片高温胁迫应答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58-168页 |
摘要 | 第158-159页 |
1 材料与处理 | 第159页 |
· 供试品种与幼苗培养 | 第159页 |
· 试验处理 | 第15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59-161页 |
· 黄瓜幼苗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159页 |
· 反转录PT-PCR | 第159-160页 |
· 引物设计和PCR反应体系 | 第160-16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61页 |
· 凝胶成像 | 第161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161-165页 |
· RNA抽提结果 | 第161页 |
· 引物设计结果 | 第161-163页 |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163-165页 |
4 讨论 | 第165-168页 |
全文讨论 | 第168-174页 |
全文结论 | 第174-176页 |
创新之处 | 第17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2-204页 |
致谢 | 第20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