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缩略词表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文献综述 | 第20-42页 |
1 祖国医学与脊髓损伤 | 第20-29页 |
1.1 疾病范畴 | 第20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1.3 治疗原则 | 第21页 |
1.4 治疗方法 | 第21-29页 |
2 现代医学与脊髓损伤 | 第29-36页 |
2.1 流行病学 | 第29-30页 |
2.2 病理生理机制 | 第30-34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34-36页 |
3 细胞凋亡 | 第36-39页 |
3.1 概述 | 第36页 |
3.2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 第36-37页 |
3.3 细胞凋亡相关分子机制 | 第37-38页 |
3.4 细胞凋亡与脊髓损伤 | 第38-39页 |
4 ERK5信号通路的研究概况 | 第39-42页 |
4.1 ERK5的研究概况 | 第39-40页 |
4.2 ERK5的生物学功能 | 第40页 |
4.3 ERK5信号通路与脊髓损伤 | 第40-41页 |
4.4 ERK5信号通路抑制剂 | 第41-42页 |
实验研究 | 第42-76页 |
实验一 夹脊电针对SCI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2-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42-43页 |
2.2 SCI模型制备 | 第43页 |
2.3 术后实验大鼠饲养及护理 | 第43-44页 |
2.4 实验干预方法 | 第44页 |
2.5 脊髓样本采集 | 第44页 |
2.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44-47页 |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47页 |
4 结果 | 第47-50页 |
4.1 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 | 第47页 |
4.2 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47-48页 |
4.3 TUNEL检测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 第48-50页 |
实验二 夹脊电针对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50-64页 |
第一部分 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的表达 | 第50-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51页 |
2.2 SCI模型制备 | 第51页 |
2.3 大鼠下肢BBB评分 | 第51页 |
2.4 实验干预方法 | 第51页 |
2.5 脊髓样本采集 | 第51页 |
2.6 免疫组化检测 | 第51-52页 |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52页 |
4 结果 | 第52-58页 |
4.1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ERK5的表达 | 第52-53页 |
4.2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ERK5的表达 | 第53-54页 |
4.3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REB的表达 | 第54-55页 |
4.4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CREB的表达 | 第55页 |
4.5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 的表达 | 第55-56页 |
4.6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ax的表达 | 第56-58页 |
第二部分 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组织中ERK5、p-ERK5、CREB、p-CREB、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 第58-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58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58-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59页 |
2.2 SCI模型制备 | 第59页 |
2.3 大鼠下肢BBB评分 | 第59页 |
2.4 实验干预方法 | 第59页 |
2.5 脊髓样本采集 | 第59页 |
2.6 Western Blot检测 | 第59-61页 |
2.7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61-62页 |
4 结果 | 第62-64页 |
4.1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ERK5蛋白的表达 | 第62页 |
4.2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ERK5蛋白的表达 | 第62页 |
4.3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REB蛋白的表达 | 第62-63页 |
4.4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p-CREB蛋白的表达 | 第63页 |
4.5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 蛋白的表达 | 第63页 |
4.6 各组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的表达 | 第63-64页 |
实验三 ERK5信号通路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第64-7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4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4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2.1 鞘内置管 | 第64-65页 |
2.2 实验分组 | 第65页 |
2.3 SCI模型制备 | 第65页 |
2.4 术后实验大鼠饲养及护理 | 第65页 |
2.5 实验干预方法 | 第65-66页 |
2.6 脊髓样本采集 | 第66页 |
2.7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66页 |
3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66页 |
4 结果 | 第66-76页 |
4.1 BBB评分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 | 第66-67页 |
4.2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67页 |
4.3 TUNEL检测观察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 第67-68页 |
4.4 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脊髓中ERK5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 | 第68-73页 |
4.5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ERK5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83页 |
1 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选择 | 第76-77页 |
1.1 脊髓损伤动物的选择 | 第76页 |
1.2 脊髓损伤模型的选择 | 第76-77页 |
1.3 脊髓损伤节段的选择 | 第77页 |
2 针刺治疗的选择 | 第77-78页 |
2.1 针刺方法的选择 | 第77页 |
2.2 电针参数的选择 | 第77-78页 |
3 实验结果讨论 | 第78-81页 |
3.1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 第78页 |
3.2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8-79页 |
3.3 脊髓损伤后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 | 第79-80页 |
3.4 夹脊电针对ERK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80-81页 |
3.5 ERK5信号通路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 第81页 |
4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81-83页 |
4.1 创新性 | 第81-82页 |
4.2 局限性及展望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附图 | 第95-100页 |
附录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10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