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11
页 |
缩写词 | 第11-13
页 |
摘要 | 第13-15
页 |
Abstract | 第15-18
页 |
前言 | 第18-20
页 |
1 文献综述 | 第20-38
页 |
· CMS败育表型与特点 | 第20-21
页 |
· 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与CMS | 第21-22
页 |
· 茉莉酸与花粉育性的调控 | 第22-24
页 |
· 油菜素内酯与花粉育性的调控 | 第24-25
页 |
· 类黄酮与花粉育性的调控 | 第25-27
页 |
· 线粒体与CMS | 第27-29
页 |
· 绒毡层细胞PCD与线粒体 | 第28
页 |
· 嵌合线粒体基因与CMS | 第28-29
页 |
· 植物转录因子与CMS | 第29-38
页 |
· MYB转录因子 | 第31-35
页 |
· bHLH转录因子 | 第35-38
页 |
2 白菜同核异质CMS的选育及形态比较 | 第38-46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
页 |
· 材料 | 第38-39
页 |
· 植株田间性状观察 | 第39-40
页 |
· 花器形态观察 | 第40
页 |
· 不育稳定性鉴定 | 第40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
页 |
· 白菜同核异质CMS的营养生长 | 第40-41
页 |
· 白菜同核异质CMS的花器官发育 | 第41-43
页 |
· 白菜同核异质CMS的花蕾发育 | 第43-44
页 |
· 讨论 | 第44-46
页 |
3 白菜同核异质CMS败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46-52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
页 |
· 材料 | 第46-47
页 |
· 内源激素的测定 | 第47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
页 |
· 吲哚乙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7-48
页 |
· 玉米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8
页 |
· 赤霉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8-49
页 |
· 茉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9-50
页 |
· 内源激素平衡分析 | 第50
页 |
· 讨论 | 第50-52
页 |
4 白菜同核异质CMS小孢子发生的比较 | 第52-60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
页 |
· 材料 | 第53
页 |
· 花药石蜡切片观察 | 第53
页 |
· 花药透射电镜观察 | 第53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
页 |
· B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 第53-54
页 |
· G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 第54
页 |
· P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 第54-56
页 |
· 讨论 | 第56-60
页 |
5 白菜同核异质CMS蕾期核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60-76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6
页 |
· 材料 | 第60-62
页 |
· RNA的分离及检测 | 第62
页 |
· cDNA的合成 | 第62-63
页 |
· cDNA酶切、连接 | 第63-64
页 |
· 模板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 | 第64
页 |
· 测序胶电泳 | 第64
页 |
· 银染方法 | 第64-65
页 |
· 统计分析 | 第65
页 |
· RT-PCR检测 | 第65
页 |
· 差异条带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65-66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
页 |
· cDNA的合成 | 第66-67
页 |
· 白菜同核异质CMS花蕾核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7-70
页 |
· cDNA差异片段的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 第70-71
页 |
· 讨论 | 第71-76
页 |
6 新硫醇转甲基酶基因BcTMTp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 第76-86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
页 |
· 材料 | 第77-78
页 |
· RNA提取、cDNA合成、cDNA-AFLP分析 | 第78
页 |
· BcTMTpCDS克隆 | 第78
页 |
· DNA提取、BcTMTp扩增 | 第78
页 |
· 序列分析 | 第78-79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9-83
页 |
· cDNA-AFLP分析白菜花蕾核基因表达差异 | 第79
页 |
· 克隆及特征分析BcTMTP cDNA | 第79-81
页 |
· 基因BcTMTp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 第81
页 |
· 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81-83
页 |
· 讨论 | 第83-86
页 |
7 白菜转录因子BcBHLHogu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 第86-94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
页 |
· 材料 | 第87
页 |
· RNA提取、cDNA的合成 | 第87
页 |
· cDNA-AFLP分析以及差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87
页 |
· RACE技术扩增基因全长和RT-PCR分析 | 第87-88
页 |
· BcBHLHogu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88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8-92
页 |
· 白菜OguraCMS花蕾中稳定表达的差异片段的获得 | 第88-89
页 |
· BcBHLHogu cDNA全长的获得及其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89-90
页 |
· BcBHLHogu bHLH结构域特征分析 | 第90-91
页 |
· BcBHLHogu表达特征分析 | 第91-92
页 |
· 讨论 | 第92-94
页 |
8 Ogura CMS相关MYB家族新基因BcMYBogu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 第94-104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
页 |
· 材料 | 第95
页 |
· RNA提取、cDNA-AFLP、RACE和RT-PCR分析 | 第95-96
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96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0
页 |
· 白菜‘矮脚黄'OguraCMS花药发育 | 第96-97
页 |
· BcMYBogu 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97-98
页 |
· BcMYBogu与其他MYB蛋白序列的关系 | 第98-99
页 |
· 拟南芥转录因子的同源片段扩增分析 | 第99-100
页 |
· BcMYBogu在白菜OguraCMS花蕾中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 第100
页 |
· 讨论 | 第100-104
页 |
9 白菜同核异质CMS对花蕾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 | 第104-110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07
页 |
· 材料 | 第105
页 |
· RNA的分离及检测 | 第105
页 |
· RT-PCR检测 | 第105-106
页 |
· 花蕾黄酮类物质含量测定 | 第106-107
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7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09
页 |
· 白菜同核异质CMS花蕾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107-108
页 |
· 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的RT-PCR分析 | 第108-109
页 |
· 讨论 | 第109-110
页 |
结论 | 第110-112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
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