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 镰孢菌研究概况 | 第14-22页 |
· 镰孢菌真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与致病机理 | 第14-16页 |
· 镰孢菌真菌毒素与植物致病性 | 第16-18页 |
· 镰孢菌真菌毒素的调控因素 | 第18-21页 |
· 镰孢菌真菌毒素的研究展望 | 第21-22页 |
· 丝状真菌MAPK信号调控途径简介 | 第22-30页 |
· MAPK概念及结构特点 | 第22-24页 |
· MAPK功能 | 第24-29页 |
· Ste12类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29-30页 |
· 反向遗传学方法及其在丝状真菌中应用 | 第30-37页 |
· 反向遗传学及其主要方法 | 第30-34页 |
· 反向遗传学在镰孢菌和稻瘟菌等丝状真菌中的应用及展望 | 第34-37页 |
· 本课题选题思路及研究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第二章 轮枝镰孢菌MAPK基因FvMK1和转录因子FvST12鉴定和表达研究 | 第38-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 同源性蛋白序列比对 | 第39-40页 |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40页 |
· 轮枝镰孢菌菌丝体总R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41-42页 |
· 数据与分析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 轮枝镰孢菌MAPK FvMK1基因和转录因子FvSTl2的鉴定 | 第42-47页 |
· 轮枝镰孢菌中FvMK1和FvST12在营养生长阶段的表达水平 | 第47-48页 |
· 轮枝镰孢菌中FvMK1和FvST12在侵染生长阶段的表达水平 | 第48-4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轮枝镰孢菌MAPK基因FvMK1的功能研究 | 第51-8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61页 |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51-52页 |
· 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和萌发分析 | 第52-53页 |
· 轮枝镰孢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3页 |
· Southern杂交过程 | 第53-55页 |
· 轮枝镰孢菌菌丝体总RNA的提取 | 第55页 |
· 轮枝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 | 第55-56页 |
· 基因敲除和互补分析 | 第56-58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58页 |
· 构建FvMK1-eGFP融合表达载体 | 第58-59页 |
· 伏马菌素B_1(FB_1)生物合成产量分析 | 第59页 |
· 轮枝镰孢菌植物致病力分析 | 第59页 |
· 轮枝镰孢菌的有性交配分析 | 第59-60页 |
· FvMK1基因互补稻瘟菌pmk1突变体分析 | 第60页 |
· 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 | 第60-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6页 |
· 轮枝镰孢菌FvMK1基因敲除 | 第61-63页 |
· FvMK1基因调控轮枝镰孢菌营养生长 | 第63-65页 |
· FvMK1基因调控分生孢子产量和大分生孢子比例 | 第65-67页 |
· FvMK1基因对于致病力具有关键调控功能 | 第67-69页 |
· 突变体Fvmk1中的FB1产量显著降低 | 第69-71页 |
· FvMK1-eGFP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中 | 第71-72页 |
· FvMK1基因对于有性交配是非必须的 | 第72-73页 |
· FvMK1基因能互补稻瘟菌pmk1突变体 | 第73-76页 |
· 在gbb1突变体中FvMk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 第7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6-81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讨论 | 第77-81页 |
第四章 轮枝镰孢菌转录因子FvST12的功能研究 | 第81-9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81页 |
· 基因的敲除与互补载体构建 | 第81-82页 |
· 轮枝镰孢菌转化 | 第82页 |
· 转化子的筛选 | 第82页 |
· 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产量 | 第82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82页 |
· 渗透及氧化逆境胁迫 | 第82页 |
· 致病力分析 | 第82-83页 |
· FvST12-eG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0页 |
· 轮枝镰孢菌FvST12基因的敲除 | 第83-85页 |
· 菌落生长与产孢量 | 第85-86页 |
· 渗透及氧化逆境胁迫分析 | 第86-87页 |
· 致病力分析 | 第87-89页 |
· FvST12-eGFP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89-9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92-97页 |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92-95页 |
· 轮枝镰孢菌MAPK基因FvMK1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 第92-93页 |
· 轮枝镰孢菌转录因子FvST12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 第93-94页 |
· FvMk1与FvSt12的作用预测模型 | 第94-95页 |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95页 |
· 下一步应开展的研究 | 第95-97页 |
· 轮枝镰孢菌FvMK1基因的下游转录因子的进一步鉴定 | 第95-96页 |
· 轮枝镰孢菌FvST12转录因子下游调控靶基因的鉴定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2页 |
附录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1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