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 理论价值 | 第17-18页 |
·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 概念认识分歧 | 第19-22页 |
· 文本依据之争 | 第22-23页 |
· 内在学理质疑 | 第23-24页 |
· 外在表现证明 | 第24-26页 |
· 适用范围划定 | 第26-28页 |
第四节 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 第30-33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 研究中的不足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逻辑与历史统一问题的界说与追溯 | 第33-58页 |
第一节 历史、逻辑及其统一 | 第33-42页 |
· 历史与逻辑的范畴厘定 | 第33-36页 |
· 统一:必然性向现实性转化 | 第36-39页 |
· 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39-42页 |
第二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相关思想的追溯 | 第42-58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相关思想的中国哲学史追溯 | 第42-49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相关思想的西方哲学史追溯 | 第49-5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经典解读 | 第58-86页 |
第一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问题的唯物主义阐释 | 第58-69页 |
· 统一的起点:客观历史 | 第58-63页 |
· 统一的中介:社会实践 | 第63-66页 |
· 统一的结果:人类解放 | 第66-69页 |
第二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 第69-77页 |
·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第69-73页 |
·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第73-77页 |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实现条件和方式 | 第77-86页 |
· 实现统一的逻辑条件 | 第78-80页 |
· 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 | 第80-82页 |
· 实现统一的多样方式 | 第82-86页 |
第四章 列宁斯大林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诠释与发展 | 第86-114页 |
第一节 列宁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诠释 | 第86-103页 |
· 论战中的自觉阐发 | 第86-92页 |
· 《哲学笔记》的系统总结 | 第92-98页 |
· 革命实践中的补充和完善 | 第98-103页 |
第二节 斯大林对逻辑与历史统一认识的发展 | 第103-114页 |
· 历史是逻辑的根源 | 第104-107页 |
· 逻辑对历史的预见 | 第107-110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实现形式与意义 | 第110-114页 |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阐述与创新 | 第114-146页 |
第一节 毛泽东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理论阐述 | 第114-130页 |
· 历史是逻辑的依据:认清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 第115-119页 |
· 逻辑是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合乎论理的结论 | 第119-125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125-130页 |
第二节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逻辑与历史统一认识的丰富与创新 | 第130-146页 |
· 邓小平对逻辑与历史统一认识的丰富 | 第130-134页 |
· 江泽民对逻辑与历史统一认识的发展 | 第134-139页 |
· 胡锦涛对逻辑与历史统一认识的创新 | 第139-146页 |
第六章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第146-172页 |
第一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 第146-151页 |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逻辑条件 | 第146-148页 |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 | 第148-149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化实践探索 | 第149-151页 |
第二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第151-156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十月革命 | 第151-153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第153-156页 |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第156-172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第157-159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 第159-166页 |
· 逻辑与历史统一维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166-172页 |
第七章 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可行性探索 | 第172-180页 |
第一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理论意义 | 第172-174页 |
第二节 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的可行性探索 | 第174-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86-18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