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10
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
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0
页 |
第一节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 第14-23
页 |
一、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 第14-15
页 |
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作用 | 第15-16
页 |
三、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 第16-22
页 |
1、种类鉴定 | 第17-18
页 |
2、采样技术 | 第18-20
页 |
3、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机制 | 第20-22
页 |
四、长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22-23
页 |
第二节 鱼类早期生活史及其分期 | 第23-30
页 |
一、鱼类早期发育的相关概念 | 第23-26
页 |
1、“个体发生”与“发育” | 第23-24
页 |
2、“阶段发育”与“连续发育” | 第24-25
页 |
3、”变态”与个体发育类型 | 第25-26
页 |
4、鱼类早期发育的层次结构 | 第26
页 |
二、鱼类早期发育的时期划分 | 第26-30
页 |
1、从胚胎到仔鱼 | 第28-29
页 |
2、从仔鱼到稚鱼 | 第29-30
页 |
第三节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分类鉴定 | 第30-40
页 |
一、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分类鉴定技术 | 第30-31
页 |
1、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 | 第30-31
页 |
2、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1
页 |
二、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分类鉴定的形态学分类性状 | 第31-37
页 |
1、可数性状 | 第31-32
页 |
2、可量性状 | 第32-35
页 |
3、描述性状 | 第35-37
页 |
三、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的注意事项 | 第37-40
页 |
第二章 长江鱼类的早期形态发育 | 第40-78
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0
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40-44
页 |
一、材料来源及种类组成 | 第40-41
页 |
二、培养与观察 | 第41-44
页 |
1、卵及仔鱼的培养 | 第41-42
页 |
2、观察方法 | 第42
页 |
3、观察内容 | 第42-44
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44-72
页 |
1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 第44-46
页 |
2 胭脂鱼 Myxocyprinns asiaticus (Bleeker) | 第46-47
页 |
3 稀有鮈鲫 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 | 第47-48
页 |
4 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 第48-50
页 |
5 黑尾近红鲌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 第50-51
页 |
6 厚颌鲂 Megalobrama pellegrini (Tchang) | 第51-53
页 |
7 黄尾鲴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 第53-55
页 |
8 兴凯鱊 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Dybowsky) | 第55-56
页 |
9 中华倒刺鲃 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 第56-58
页 |
10 铜鱼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 第58-60
页 |
11 花 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 第60
页 |
12 鲤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 第60-61
页 |
13 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 第61-63
页 |
14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 第63-64
页 |
15 南方鲇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 第64-67
页 |
16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 第67-68
页 |
17 青鳉 Oryzia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68-69
页 |
18 鳜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 第69-70
页 |
19 沙塘鳢 Odontobut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70-71
页 |
20 乌鳢 Channa argus (Cantor) | 第71-72
页 |
21 暗纹多纪鲀 Takifugu fasciatus (McClelland) | 第72
页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第72-78
页 |
一、长江鱼类早期发育过程的阶段性及分期标准 | 第72-74
页 |
二、进行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形态鉴定的分期系统 | 第74-78
页 |
第三章 长江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分类鉴定 | 第78-198
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8-79
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9-83
页 |
一、材料 | 第79
页 |
二、方法 | 第79-83
页 |
1、鱼类早期生活史的阶段划分 | 第79
页 |
2、数据整理 | 第79-83
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83-196
页 |
一、鱼类繁殖习性及早期形态发育简述 | 第83-193
页 |
1、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 第83-84
页 |
2、达氏鲟 A. dabryanus Dumeril | 第84-85
页 |
3、鲥 Tenualosa reevesii (Rich.) | 第85-86
页 |
4、大银鱼 Protosalanx chinensis (Basilewsky) | 第86-87
页 |
5、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 | 第87-88
页 |
6、近太湖新银鱼 N. pseudotaihuensis Zhang | 第88-89
页 |
7、乔氏新银鱼 N. jordani Wakiya et Takahasi | 第89-90
页 |
8、寡齿新银鱼 N. oligodontis Chen | 第90
页 |
9、前颌间银鱼 H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 | 第90-91
页 |
10、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 第91-92
页 |
11、稀有鮈鲫 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 | 第92-93
页 |
12、中华细鲫 Aphyocypris chinensis Günther | 第93-94
页 |
13、宽鳍鱲 Zacco platyp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94-95
页 |
14、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 第95-97
页 |
15、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 第97-98
页 |
16、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 第98-99
页 |
17、鱤 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 | 第99-100
页 |
18、鳤Ochetobius elongatus (Kner) | 第100-101
页 |
19、鯮Leuciobrama macrocephalus (Lacépède) | 第101-102
页 |
20、尖头 Phoxinus oxycephalus (Sauvage et Dabry) | 第102-103
页 |
21、翘嘴鲌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 第103-105
页 |
22、蒙古鲌 C. mongolicus (Basilewsky) | 第105-106
页 |
23、达氏鲌C. dabryi dabryi Bleeker | 第106-107
页 |
24、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 第107-108
页 |
25、红鳍原鲌 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 第108-109
页 |
26、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 第109-110
页 |
27、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 第110-112
页 |
28、鲂 M. skolkovii Dybowsky | 第112-113
页 |
29、厚颌鲂 M. pellegrini (Tchang) | 第113-115
页 |
30、寡鳞飘鱼 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 | 第115-116
页 |
31、飘鱼 P. sinensis Bleeker | 第116-117
页 |
32、(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 | 第117-118
页 |
33、细鳞鲴 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 | 第118-119
页 |
34、黄尾鲴 X. davidi Bleeker | 第119-121
页 |
35、银鲴 X. argentea Günther | 第121-122
页 |
36、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 (Bleeker) | 第122-123
页 |
37、高体鳑鲏 Rhodeus ocellatus (Kner) | 第123-124
页 |
38、中华鳑鲏 R. sinensis Günther | 第124-125
页 |
39、兴凯鱊 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Dybowsky) | 第125-126
页 |
40、越南鱊 A. tonkinensis (Vaillant) | 第126-127
页 |
41、大鳍鱊 A. macropterus (Bleeker) | 第127-128
页 |
42、宽口光唇鱼 Acrossocheillus monticola (Günther) | 第128-129
页 |
43、云南光唇鱼 A. yunanensis (Regan) | 第129-130
页 |
44、瓣结鱼 Tor brevifilis brevifilis (Peters) | 第130-131
页 |
45、白甲鱼 Onychostoma sima (Sauvage et Dabry) | 第131-132
页 |
46、多鳞白甲鱼O. macrolepis (Bleeker) | 第132-133
页 |
47、中华倒刺鲃 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 第133-134
页 |
48、墨头鱼Garra pingi pingi (Tchang) | 第134-135
页 |
49、华鲮 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 | 第135-136
页 |
50、铜鱼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 第136-137
页 |
51、圆口铜鱼 C.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 | 第137-139
页 |
52、唇(鱼骨) Hemibarbus labeo (Pallas) | 第139-140
页 |
53、花(鱼骨) H. maculatus Bleeker | 第140
页 |
54、棒花鱼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 | 第140-142
页 |
55、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142-143
页 |
56、华鳈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Bleeker | 第143-144
页 |
57、黑鳍鳈 S. nigripinnis (Günther) | 第144-145
页 |
58、银鮈 Squalidus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 | 第145-146
页 |
59、似刺鳊鮈 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 | 第146-147
页 |
60、蛇鮈 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 | 第147-148
页 |
61、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 | 第148-149
页 |
62、四川裂腹鱼 S. kozlovi Nikolsky | 第149-150
页 |
63、鲤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 第150-151
页 |
64、鲫 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 第151-152
页 |
65、岩原鲤 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 第152-153
页 |
66、宜昌鳅鮀 Gobiobotia filifer (Garman) | 第153-154
页 |
67、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nnes) | 第154-155
页 |
68、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 第155-157
页 |
69、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 第157-158
页 |
70、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 第158-160
页 |
71、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 Guichenot | 第160-161
页 |
72、粗壮沙鳅 Botia robusta Wu | 第161
页 |
73、贝氏高原鳅 Triplophysa bleekeri (Sauvage et Dabry) | 第161
页 |
74、长薄鳅 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 第161-162
页 |
75、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 (Sauvage et Dabry) | 第162-163
页 |
76、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 (Günther) | 第163-165
页 |
77、南方鲇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 第165-166
页 |
78、鲇 S. asotus Linnaeus | 第166-168
页 |
79、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 第168-169
页 |
80、瓦氏黄颡鱼 P. vachelli (Richardson) | 第169-170
页 |
81、长吻鮠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 | 第170-171
页 |
82、切尾拟鲿 Pseudobagrus truncatus (Regan) | 第171-172
页 |
83、短尾拟鲿 P. brevicaudatus (Wu) | 第172-173
页 |
84、细体拟鲿P. pratti (Günther) | 第173
页 |
85、大鳍鳠 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 | 第173-174
页 |
86、福建纹胸鮡Glyptothorax fukiensis (Rendahl) | 第174-175
页 |
87、青鳉 Oryzia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175-177
页 |
88、间下鱵鱼 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Cantor) | 第177
页 |
89、黄鳝 Monopterus albus (Zuiew) | 第177-178
页 |
90、鳜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 第178-180
页 |
91、斑鳜S. scherzeri Steindachner | 第180-181
页 |
92、大眼鳜S. kneri Garman | 第181-182
页 |
93、沙塘鳢 Odontobut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182-183
页 |
94、褐吻鰕虎鱼Rhinogobius brunn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第183-184
页 |
95、子陵吻鰕虎鱼 R. giurinus (Rutter) | 第184
页 |
96、粘皮鲻鰕虎 Mugilogobius myxodermus (Herre) | 第184-185
页 |
97、叉尾斗鱼 Macropodus opercularis (Linnaeus) | 第185-186
页 |
98、圆尾斗鱼 M. chinensis (Bloch) | 第186
页 |
99、乌鳢 Channa argus (Cantor) | 第186-188
页 |
100、月鳢 C. asiatica (Linnaeus) | 第188-189
页 |
101、中华刺鳅 Mastacembelus sinensis (Bleeker) | 第189
页 |
102、松江鲈 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 | 第189-191
页 |
103、暗纹多纪鲀 Takifugu fasciatus (McClelland) | 第191
页 |
104、弓斑多纪鲀 Takifugu ocellatus (Osbeck) | 第191-193
页 |
二、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分类检索 | 第193-196
页 |
1、卵和胚胎的分科检索 | 第193
页 |
2、出膜胚胎的分科检索 | 第193-194
页 |
3、仔鱼的检索 | 第194-196
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196-198
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9
页 |
图版 | 第209-231
页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23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