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1.2.1 产业集聚理论溯源及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2.2 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 第18-24页 |
1.2.3 产业集聚的生产率增进效应 | 第24-27页 |
1.3 论文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1.3.1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7-29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9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相关理论基础 | 第31-50页 |
2.1 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 | 第31-39页 |
2.1.1 共享机制 | 第31-34页 |
2.1.2 匹配机制 | 第34-36页 |
2.1.3 学习机制 | 第36-39页 |
2.2 集聚经济增长理论 | 第39-45页 |
2.2.1 内生增长机制核心边缘模型 | 第39-40页 |
2.2.2 局部溢出模型 | 第40-43页 |
2.2.3 集聚与增长联合决定模型 | 第43-45页 |
2.3 集聚与生产率增进相关理论 | 第45-50页 |
2.3.1 经济密度与生产率 | 第46-47页 |
2.3.2 集聚外部性与生产率 | 第47页 |
2.3.3 异质性企业核心边缘模型的生产率分布 | 第47-50页 |
第3章 制造业集聚水平、集聚外部性与集聚的影响因素 | 第50-71页 |
3.1 集聚测度指标与区域集聚趋势 | 第50-54页 |
3.1.1 制造业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50-51页 |
3.1.2 制造业集聚指标 | 第51-52页 |
3.1.3 区域制造业集聚趋势 | 第52-54页 |
3.2 集聚外部性基本描述分析 | 第54-61页 |
3.3 基于MESS模型的制造业驱动因素分析 | 第61-71页 |
3.3.1 矩阵指数空间 (MESS) 模型 | 第61-64页 |
3.3.2 制造业集聚及其驱动因素变量选择 | 第64-66页 |
3.3.3 空间相关检验 | 第66-67页 |
3.3.4 基于MESS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67-69页 |
3.3.5 MESS模型分析结论 | 第69-71页 |
第4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 第71-103页 |
4.1 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内生互动关系分析 | 第71-77页 |
4.1.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 第71-73页 |
4.1.2 静态和动态联立方程组实证结果 | 第73-77页 |
4.1.3 实证分析结论 | 第77页 |
4.2 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 | 第77-91页 |
4.2.1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原理 | 第77-81页 |
4.2.2 制造业集聚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 | 第81-82页 |
4.2.3 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82-90页 |
4.2.4 实证分析小结 | 第90-91页 |
4.3 制造业集聚外部性的经济增长异质性作用 | 第91-103页 |
4.3.1 PSTR模型原理 | 第91-95页 |
4.3.2 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异质性模型设定 | 第95-96页 |
4.3.3 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异质性检验结果与实证分析 | 第96-102页 |
4.3.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5章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增进效应 | 第103-146页 |
5.1 省域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 | 第103-118页 |
5.1.1 GML指数模型原理 | 第103-105页 |
5.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105-106页 |
5.1.3 各省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 第106-117页 |
5.1.4 省级区域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的基本结论 | 第117-118页 |
5.2 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增进互动关系分析 | 第118-125页 |
5.2.1 面板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 第118-120页 |
5.2.2 变量选择和数据 | 第120-121页 |
5.2.3 静态和动态联立方程组实证结果分析 | 第121-125页 |
5.2.4 制造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互动关系基本结论 | 第125页 |
5.3 制造业集聚对环境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 第125-136页 |
5.3.1 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 第125-127页 |
5.3.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第127-128页 |
5.3.3 制造业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128-135页 |
5.3.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135-136页 |
5.4 制造业集聚外部性的生产率增进效应异质性检验 | 第136-146页 |
5.4.1 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第136-138页 |
5.4.2 集聚外部性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质性实证分析 | 第138-144页 |
5.4.3 实证分析结论 | 第144-146页 |
第6章 制造业集聚经济绩效的威廉姆森效应 | 第146-162页 |
6.1 面板门限数据模型原理 | 第146-148页 |
6.2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威廉姆森假说检验 | 第148-154页 |
6.2.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第148-149页 |
6.2.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49-154页 |
6.3 基于生产率增进视角的威廉姆森假说检验 | 第154-159页 |
6.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第154-155页 |
6.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55-159页 |
6.4 本章结论 | 第159-162页 |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启示 | 第162-170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2-165页 |
7.2 相关政策启示 | 第165-167页 |
7.3 主要贡献 | 第167-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2-184页 |
致谢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