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表目录 | 第15-16页 |
缩略词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2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1-22页 |
1.3 多路径传输机制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3.1 基于TCP协议的多路传输机制 | 第23-25页 |
1.3.2 基于非TCP协议的多路传输机制 | 第25-29页 |
1.3.3 现有主流多路传输机制比较 | 第29-30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 论文主要贡献及创新 | 第31-32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2-33页 |
1.7 参考文献 | 第33-40页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背景流感知的多路传输控制机制 | 第40-59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40-42页 |
2.2 基于网络背景流的多路传输性能研究 | 第42-45页 |
2.2.1 网络拓扑设计 | 第42-43页 |
2.2.3 网络背景流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2.3 基于网络背景流感知的并行多路重传算法 | 第45-50页 |
2.3.1 算法设计 | 第45-47页 |
2.3.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2.4 基于链路状态感知的快速重传触发机制 | 第50-56页 |
2.4.1 现有机制分析 | 第50-51页 |
2.4.2 模型及算法设计 | 第51-52页 |
2.4.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2.6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三章 基于TCP友好的多路传输控制机制 | 第59-75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59-62页 |
3.2 TCP友好并行多路传输控制机制设计 | 第62-66页 |
3.2.1 TCP友好拥塞控制机制 | 第62-65页 |
3.2.2 TCP友好数据调度策略 | 第65-66页 |
3.3 仿真实验 | 第66-71页 |
3.3.1 仿真拓扑搭建 | 第66-67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四章 基于跨层联动的异构路径切换机制 | 第75-91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75-78页 |
4.2 基于“MAC-传输层”跨层联动的SCTP-C~2方案 | 第78-83页 |
4.2.1 基于跨层感知的路径切换触发器(CPST) | 第79-81页 |
4.2.2 基于拥塞感知的流媒体分发器(CMDD) | 第81-83页 |
4.3 仿真实验 | 第83-87页 |
4.3.1 仿真拓扑搭建 | 第83-84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4-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维QoS感知的多路带宽聚合机制 | 第91-108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91-93页 |
5.2 带宽聚合机制的建立 | 第93-100页 |
5.2.1 路径多维QoS感知模型(CPQM) | 第94-96页 |
5.2.2 多维QoS感知带宽聚合算法(CBAA) | 第96-98页 |
5.2.3 路径cwnd快速恢复策略(OFRT) | 第98-100页 |
5.3 仿真实验 | 第100-105页 |
5.3.1 仿真拓扑搭建 | 第100-101页 |
5.3.2 参数τ,9设置研究 | 第101-102页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基于接收端智慧协同的多路传输控制机制 | 第108-122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08-110页 |
6.2 节点协同多路传输机制的建立 | 第110-115页 |
6.2.1 基于接收端驱动的发送速率评估器(SRE-rev) | 第112-114页 |
6.2.2 基于接收端协作的路径切换触发器(PST-rev) | 第114-115页 |
6.3 仿真实验 | 第115-119页 |
6.3.1 仿真拓扑搭建 | 第115-116页 |
6.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6-11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2-12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22-124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1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著作 | 第128-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30-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