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半导体泵浦的碱金属蒸气激光 | 第13页 |
1.2 半导体激光泵浦碱金属蒸气激光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2章 DPALS的原理、方案与动力学模型 | 第19-39页 |
2.1 光泵碱金属蒸气激光简介 | 第19-20页 |
2.1.1 泵浦源半导体激光器 | 第19页 |
2.1.2 工作物质碱金属蒸气 | 第19-20页 |
2.2 激光出光过程 | 第20-22页 |
2.3 相关实验方案介绍 | 第22-31页 |
2.3.1 纵向泵浦的稳定腔设计 | 第22页 |
2.3.2 纵向泵浦的非稳定腔设计 | 第22-23页 |
2.3.3 纵向泵浦的界稳腔设计 | 第23-24页 |
2.3.4 横向泵浦的稳定腔设计 | 第24-26页 |
2.3.5 横向泵浦的非稳定腔设计 | 第26页 |
2.3.6 脉冲泵浦与连续泵浦的比较 | 第26-27页 |
2.3.7 激光放大系统--MOPA系统设计 | 第27-31页 |
2.4 动力学模型 | 第31-36页 |
2.4.1 纵向泵浦动力学模型 | 第31-34页 |
2.4.2 横向泵浦的动力学模型 | 第34-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2.6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3章 DPALS的线宽匹配 | 第39-66页 |
3.1 半导体泵浦源线宽的压缩 | 第39-46页 |
3.1.1 半导体激光线宽压缩的方法 | 第39-44页 |
3.1.2 半导体激光线宽压缩成果比较 | 第44-46页 |
3.1.3 探索更优的方法 | 第46页 |
3.2 谱线展宽机制 | 第46-50页 |
3.2.1 自然加宽 | 第46-47页 |
3.2.2 碰撞加宽 | 第47-48页 |
3.2.3 多普勒频移 | 第48-49页 |
3.2.4 激光线宽 | 第49-50页 |
3.3 碱金属原子D2吸收线的展宽 | 第50-62页 |
3.3.1 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 | 第51页 |
3.3.2 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 | 第51-53页 |
3.3.3 Rb原子D_1、D_2线的光学碰撞截面 | 第53-56页 |
3.3.4 缓冲气体组分比的确定 | 第56-57页 |
3.3.5 蒸气池温度对Rb原子D_1线的光学碰撞截面峰值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6 Rb原子D_1、D_2线光学碰撞截面的模拟 | 第58-62页 |
3.4 小结 | 第62-63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4章 侧面泵浦的碱金属蒸气激光动力学模型 | 第66-76页 |
4.1 模型描述 | 第66-69页 |
4.2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4.2.1 x,y轴分割份数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2 泵浦光功率在蒸气池内的分布 | 第70页 |
4.2.3 工作温度带来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4 泵浦光功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4.2.5 蒸气池长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2.6 输出镜反射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 小结 | 第74页 |
4.4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5章 侧面泵浦的DPALS的MOPA系统模型 | 第76-87页 |
5.1 实验装置 | 第76页 |
5.2 模型描述 | 第76-79页 |
5.3 模拟结果 | 第79-85页 |
5.3.1 模拟与实验的比较 | 第79-81页 |
5.3.2 泵浦光强在放大池内的分布 | 第81-82页 |
5.3.3 单侧、双侧与四侧泵浦方法放大效果的比较 | 第82-83页 |
5.3.4 蒸气池温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5.3.5 蒸气池长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5.3.6 泵浦光功率的影响 | 第85页 |
5.4 小结 | 第85-86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第6章 高功率侧面泵浦DPALS中的热效应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研究 | 第87-99页 |
6.1 DPALs中的热效应 | 第87-88页 |
6.1.1 热透镜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其影响 | 第87-88页 |
6.1.2 DPALs中的热效应 | 第88页 |
6.2 高功率侧面泵浦的DPALs中的热效应分析模型 | 第88-94页 |
6.2.1 高功率侧面泵浦的DPAL的泵浦方式设计 | 第88-89页 |
6.2.2 温度场的分布 | 第89-92页 |
6.2.3 光程差OPD的分布 | 第92-93页 |
6.2.4 热透镜效应 | 第93-94页 |
6.3 热透镜的补偿方法与结果 | 第94-96页 |
6.4 小结 | 第96-97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7章 端面泵浦铷蒸气激光相关实验研究 | 第99-108页 |
7.1 实验光路 | 第99-102页 |
7.1.1 泵浦源 | 第99-101页 |
7.1.2 谐振腔系统 | 第101-102页 |
7.2 稳频模块 | 第102-105页 |
7.3 实验结果 | 第105-106页 |
7.3.1 温度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7.3.2 放大器驱动电流的影响 | 第106页 |
7.4 小结 | 第106-107页 |
7.5 参考文献 | 第107-10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作者简历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