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31-3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4.3 数据来源 | 第33-35页 |
1.4.4 论文结构 | 第35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35-3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38-5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38-44页 |
2.1.1 城乡统筹发展 | 第38-39页 |
2.1.2 流动人口 | 第39-40页 |
2.1.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第40-41页 |
2.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41-42页 |
2.1.5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第42页 |
2.1.6 城乡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42-43页 |
2.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3-44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44-51页 |
2.2.1 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理论 | 第44-45页 |
2.2.2 人口迁移流动相关理论 | 第45-48页 |
2.2.3 流动人口参保相关理论 | 第48-51页 |
2.3 城乡统筹和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 | 第51-54页 |
2.3.1 城乡统筹是当前认识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的客观需要 | 第51-52页 |
2.3.2 促进养老保险参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体现 | 第52-54页 |
第3章 流动人口及三种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现状与特征 | 第54-74页 |
3.1 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征 | 第54-60页 |
3.1.1 规模增长现状 | 第54-55页 |
3.1.2 个体基本特征 | 第55-57页 |
3.1.3 流动家庭特征 | 第57-59页 |
3.1.4 就业状况特征 | 第59-60页 |
3.2 流入地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现状与特征 | 第60-66页 |
3.2.1 人口与社会特征 | 第61-62页 |
3.2.2 流动与家庭特征 | 第62-64页 |
3.2.3 就业单位与身份特征 | 第64-66页 |
3.3 户籍地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现状与特征 | 第66-74页 |
3.3.1 个体基本情况特征 | 第66-67页 |
3.3.2 家庭规模和收入住房特征 | 第67-68页 |
3.3.3 流动时间和距离特征 | 第68-69页 |
3.3.4 户籍地区类别差异特征 | 第69-71页 |
3.3.5 对流入地的幸福感受和转户意愿特征 | 第71-74页 |
第4章 流动人口参加流入地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差异 | 第74-98页 |
4.1 流动人口就业单位和身份的群体差异 | 第74-78页 |
4.1.1 流动人口就业单位和就业身份分布 | 第74-76页 |
4.1.2 流动人口各类就业单位及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差异 | 第76-77页 |
4.1.3 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就业单位与身份差异的综括性认识 | 第77-78页 |
4.2 流动人口不同停留时间的群体差异 | 第78-90页 |
4.2.1 长期外出流动人口的人口社会特征 | 第79-83页 |
4.2.2 长期外出流动人口的停留预期 | 第83-86页 |
4.2.3 长期外出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与状况 | 第86-88页 |
4.2.4 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养老境遇的综括性认识 | 第88-90页 |
4.3 流动人口流入地区类别的群体差异 | 第90-98页 |
4.3.1 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地区分类 | 第90-91页 |
4.3.2 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地区类别的特征分析 | 第91-96页 |
4.3.3 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地区差异的综括性认识 | 第96-98页 |
第5章 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国外经验 | 第98-124页 |
5.1 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存在问题 | 第98-110页 |
5.1.1 整体参保水平偏低且存在一定的重复参保 | 第98-100页 |
5.1.2 城乡分割的两种户口性质群体参保差距较大 | 第100-102页 |
5.1.3 区域分割的不同省份及地区参保差异明显 | 第102-104页 |
5.1.4 私营性质单位雇员和自营劳动者参保不容乐观 | 第104-106页 |
5.1.5 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年长者参保令人堪忧 | 第106-108页 |
5.1.6 家庭收入与住房状况改善对参保具有促进作用 | 第108-110页 |
5.2 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影响因素 | 第110-119页 |
5.2.1 流入地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影响因素 | 第110-115页 |
5.2.2 户籍地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影响因素 | 第115-119页 |
5.3 发达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及改革 | 第119-124页 |
5.3.1 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 第119-120页 |
5.3.2 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120-122页 |
5.3.3 欧盟跨国社会保障转承对接 | 第122-12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4-134页 |
6.1 结论 | 第124-128页 |
6.2 建议 | 第128-134页 |
6.2.1 继续扩大农业户口者的参保覆盖面 | 第128-129页 |
6.2.2 优先关注年龄较长者的户籍地参保 | 第129页 |
6.2.3 重点加强灵活就业者的流入地参保 | 第129-130页 |
6.2.4 渐进缩小中西部与东部间参保差异 | 第130-131页 |
6.2.5 切实顺畅跨地区流动转承接续运行 | 第131-132页 |
6.2.6 筹划实施资金有效积累及逐步扩充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后记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