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Abstract | 第8-16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
页 |
· 鸭病毒性肠炎概述 | 第16
页 |
· 鸭肠炎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16-18
页 |
· 鸭肠炎病毒特性 | 第16-17
页 |
· 鸭肠炎病毒形态发生 | 第17-18
页 |
· 鸭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19
页 |
· 鸭病毒性肠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1
页 |
· 综合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9
页 |
·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19
页 |
· 血清学方法 | 第19-21
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1
页 |
· 鸭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 第21-23
页 |
· 灭活苗 | 第22
页 |
· 弱毒疫苗 | 第22-23
页 |
· 治疗 | 第23
页 |
· 疱疹病毒分类及基因组结构 | 第23-28
页 |
· 疱疹病毒分类 | 第23
页 |
· 疱疹病毒形态结构 | 第23-24
页 |
· 疱疹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24-25
页 |
· 疱疹病毒基因及其表达调节 | 第25-26
页 |
· 疱疹病毒主要结构蛋白 | 第26-28
页 |
· 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 | 第28-30
页 |
· 抗原表位概述 | 第28
页 |
· B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 | 第28-30
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
页 |
第二章 鸭肠炎病毒部分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1-55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
页 |
· 病毒与细胞 | 第31
页 |
· 质粒与菌种 | 第31
页 |
· 酶类及主要生化试剂 | 第31
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
页 |
· 扩增引物 | 第31-32
页 |
·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 第32-33
页 |
· 鸭肠炎病毒的增殖 | 第33
页 |
· 鸭肠炎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3
页 |
· 鸭肠炎病毒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33
页 |
· 基因的分子特征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33-34
页 |
· 结果 | 第34-50
页 |
· 鸭肠炎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TCID_(50)、细胞病变及蚀斑形态 | 第34-37
页 |
· DEV clone-03 UL19、TK及其侧翼序列及UL27的PCR扩增 | 第37
页 |
· DEV clone-03 UL19、UL22、TK、UL24及UL27基因的分子特征 | 第37-44
页 |
· 鸭肠炎病毒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44-50
页 |
· 讨论 | 第50-55
页 |
· 鸭肠炎病毒增殖 | 第50
页 |
· 鸭肠炎病毒部分基因的分子特征 | 第50-53
页 |
· 鸭肠炎病毒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53-55
页 |
第三章 鸭肠炎病毒部分功能基因的鉴定 | 第55-73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9
页 |
· 病毒与细胞 | 第55
页 |
· 质粒与菌种 | 第55
页 |
· 酶类及主要生化试剂 | 第55
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
页 |
· 扩增引物 | 第55-56
页 |
·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 第56
页 |
· 鸭肠炎病毒的增殖 | 第56
页 |
· 鸭肠炎病毒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56
页 |
· DEV clone-03 TK、UL19-N、UL19-M、UL19-C及UL27-M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56-57
页 |
· DEV clone-03 TK、UL19-N、UL19-M、UL19-C及UL27-M表达及纯化 | 第57-58
页 |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58
页 |
· Western blot检测UL6、UL19及UL27 | 第58
页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DEV clone-03 UL6、UL19及UL27 | 第58-59
页 |
· DEV clone-03 UL19作为诊断抗原的初步应用 | 第59
页 |
· 结果 | 第59-67
页 |
· PCR扩增 | 第59-60
页 |
· 重组质粒p19N、p19M、p19C、pTK及p27M的鉴定 | 第60
页 |
·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60-62
页 |
·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62-65
页 |
· DEV clone-03 UL6、UL19及UL27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65-66
页 |
· DEV clone-03 UL6、UL19及UL27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 第66-67
页 |
· DEV clone-03 UL19检测疑似鸭病毒性肠炎血清样品 | 第67
页 |
· 讨论 | 第67-73
页 |
·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67-68
页 |
· DEV clone-03 UL19、TK和UL27的表达 | 第68-69
页 |
· DEV clone-03 UL19、TK及UL27的纯化和复性 | 第69-70
页 |
· DEV clone-03 UL19、UL27和UL6的鉴定 | 第70-72
页 |
· DEV clone-03 UL19检测鸭病毒性肠炎 | 第72-73
页 |
第四章 鸭肠炎病毒UL19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 | 第73-89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9
页 |
· 病毒与细胞 | 第73
页 |
· 质粒与菌种 | 第73
页 |
· 酶类及主要生化试剂 | 第73
页 |
· 实验动物 | 第73
页 |
· 扩增引物 | 第73-74
页 |
· 主要仪器 | 第74
页 |
· 动物免疫 | 第74
页 |
·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4-75
页 |
· 细胞融合 | 第75-76
页 |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76
页 |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 第76
页 |
· 细胞冻存及复苏 | 第76
页 |
·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 第76-77
页 |
·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 第77-78
页 |
· DEV clone-03 UL19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 | 第78-79
页 |
· 结果 | 第79-87
页 |
· 抗原的制备 | 第79
页 |
· ELISA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79-80
页 |
· 动物免疫与抗体水平检测 | 第80
页 |
· 细胞融合率 | 第80-81
页 |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81
页 |
· 腹水效价的测定 | 第81
页 |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 第81-82
页 |
· 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 | 第82-83
页 |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 第83-84
页 |
· DEV clone-03 UL19-C1、UL19-C2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84
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84-85
页 |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85-86
页 |
· DEV clone-03 UL19-C1、UL19-C2的表达 | 第86
页 |
· DEV UL19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 | 第86-87
页 |
· 讨论 | 第87-89
页 |
· DEV clone-03 UL1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7-88
页 |
· DEV clone-03 UL19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 | 第88-89
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89-90
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
页 |
致谢 | 第99-100
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