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0页 |
导论 | 第20-27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20-2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四、文章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基本理论 | 第27-47页 |
第一节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概念 | 第27-29页 |
一、公司所有权概念 | 第27-28页 |
二、公司控制权的概念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 | 第29-33页 |
一、实质所有权 | 第30页 |
二、有效控制权 | 第30-33页 |
第三节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国际法渊源 | 第33-45页 |
一、多边国际公约 | 第33-41页 |
二、双边协定 | 第41-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美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实践 | 第47-83页 |
第一节 美国关于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法律规定 | 第47-49页 |
一、1926年《商业航空法》 | 第47页 |
二、1938年《民用航空法》 | 第47-48页 |
三、1958年《联邦航空法》 | 第48-49页 |
四、现行法律中关于美国国民的定义 | 第49页 |
第二节 美国航空运输自由化政策与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 | 第49-56页 |
一、国内层面—放松管制 | 第49-52页 |
二、国际层面—天空开放 | 第52-56页 |
第三节 美国政府对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最终解释权 | 第56-69页 |
一、传统的严格解释 | 第56-62页 |
二、放松的趋势 | 第62-69页 |
第四节 美国运输部推动航空公司外国所有权自由化的尝试 | 第69-74页 |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尝试 | 第69-71页 |
二、21世纪—艰难中前行 | 第71-74页 |
第五节 国家安全—对航空公司外资限制最重要的理由 | 第74-80页 |
一、民用后备航空队的可持续性 | 第74-76页 |
二、外资对CRAF的影响 | 第76-78页 |
三、CFIUS—国家经济安全的屏障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3页 |
第三章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实践 | 第83-108页 |
第一节 欧盟航空运输自由化与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限制 | 第83-100页 |
一、欧盟航空运输自由化的进程 | 第83-86页 |
二、欧盟关于共同体承运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法律规定 | 第86-93页 |
三、美国—欧盟“天空开放”协定 | 第93-100页 |
第二节 加拿大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规定 | 第100-103页 |
一、加拿大国内法关于航空公司所有权的规定 | 第100-101页 |
二、加拿大政府在判断航空公司有效控制权归属中的实践 | 第101-102页 |
三、加拿大关于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规定的争议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规定的例外 | 第103-106页 |
一、取消或放松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规定种类 | 第103-104页 |
二、取消或放松航空公司外资所有权的国内立法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四章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存废之争 | 第108-136页 |
第一节 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规定存在的弊端 | 第108-115页 |
一、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效率、扭曲市场竞争 | 第108-110页 |
二、阻碍航空市场准入 | 第110-111页 |
三、限制资金在航空公司间的跨境流动或投资 | 第111-113页 |
四、形成松散和不稳定的联盟合作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取消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限制的风险 | 第115-129页 |
一、经济利益的风险 | 第115-125页 |
二、法律方面的风险 | 第125-126页 |
三、航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风险 | 第126-129页 |
第三节 取消航空公司实质所有权和有效控制权的利益 | 第129-134页 |
一、有利于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率 | 第129-131页 |
二、有利于引入新的管理经验促进竞争 | 第131-132页 |
三、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经济方面的合并 | 第132页 |
四、有利于提高员工利益 | 第132-133页 |
五、有利于航空公司实现外国成立权 | 第133-134页 |
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五章 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自由化的实现路径 | 第136-172页 |
第一节 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自由化的前提 | 第136-141页 |
一、航权的自由化 | 第136-137页 |
二、航空安全和保安标准的一致性 | 第137-138页 |
三、各国竞争法的保持一致性 | 第138-139页 |
四、欧盟和美国立场的转变 | 第139-141页 |
第二节 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自由化的实现步骤 | 第141-148页 |
一、区域体制与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自由化 | 第141-145页 |
二、多边体制与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自由化 | 第145-148页 |
第三节 国际组织推动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自由化中的作用 | 第148-169页 |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组织 | 第148-150页 |
二、世界贸易组织 | 第150-152页 |
三、国际民航组织 | 第152-168页 |
四、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 第168-169页 |
小结 | 第169-17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72-193页 |
第一节 自由化是航空运输发展的趋势 | 第172-174页 |
第二节 中国民航与航空运输自由化 | 第174-178页 |
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改革历程 | 第174-176页 |
二、我国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 | 第176-177页 |
三、积极应对航空运输自由化是中国民航的必然选择 | 第177-178页 |
第三节 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限制—自由化最后的障碍 | 第178-183页 |
第四节 我国航空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规定及相关建议 | 第183-193页 |
一、国际层面 | 第183-187页 |
二、国内层面 | 第187-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3-198页 |
后记 | 第198-19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