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7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骨组织与骨修复 | 第16-18页 |
· 骨组织的组成与结构 | 第16-18页 |
· 骨修复与重建 | 第18页 |
· 骨组织修复用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 | 第18-29页 |
· 生物活性玻璃的发展阶段 | 第18-22页 |
· 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 | 第22-23页 |
·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 第23-27页 |
·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 第27-29页 |
· 药物输送载体及基因转染 | 第29-31页 |
· 药物输送系统 | 第29页 |
· 药物负载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 基因转染研究 | 第31-33页 |
· 基因转染概述 | 第31页 |
· 基因转染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输送载体的研究 | 第33-34页 |
· 本课题设计与创新 | 第34-3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35页 |
·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有序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7-50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有序介孔生物玻璃的制备 | 第38-39页 |
· 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检测 | 第39-40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 不同酸性 pH 值对介孔结构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模板剂对介孔结构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介孔结构形成机制探讨 | 第46-47页 |
·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相组成分析 | 第47页 |
·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体外矿化研究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W/O 微乳液制备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 第50-72页 |
· 引言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 介孔生物玻璃微球(MBGMs)的制备 | 第52-53页 |
· 模拟体液(SBF)的配制 | 第53页 |
· 醋酸盐缓冲液的配制 | 第53-54页 |
· 体外矿化性能 | 第54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54-55页 |
· 阿仑膦酸钠(AL)体外负载与释放实验 | 第55页 |
· 细胞相容性实验 | 第55-56页 |
·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71页 |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6-58页 |
· 酸催化及酸-碱催化 MBGMs 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58-60页 |
· 酸催化及酸-碱催化 MBGMs 孔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 酸催化及酸-碱催化 MBGMs 网络结构分析 | 第61-62页 |
· 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62-65页 |
· 离子释放性能 | 第65-67页 |
· 体外药物吸附与释放 | 第67-70页 |
· 细胞相容性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组分调控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 第72-95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72-75页 |
·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 不同组分 MBGMs 的制备 | 第73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73页 |
· 体外矿化性能 | 第73页 |
· 氨基化修饰 | 第73页 |
· 体外负载与释放试验 | 第73-74页 |
· 体外细胞实验 | 第74-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93页 |
· 不同组分的 MBGMs 的形貌及孔结构表征 | 第75-78页 |
· 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78-80页 |
· 离子释放行为 | 第80-82页 |
· AL 吸附与释放 | 第82-85页 |
· BSA 吸附与释放 | 第85-91页 |
· 体外细胞相容性 | 第91-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碱催化制备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微纳米球及其性能研究 | 第95-112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95-98页 |
· 实验材料 | 第95-96页 |
·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97-9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0页 |
· 不同碱性催化剂及温度对生物玻璃形貌影响 | 第98-101页 |
· 生物玻璃微球的物相分析 | 第101页 |
· 生物玻璃微球的孔结构分析 | 第101-104页 |
· 生物玻璃微球的矿化性能 | 第104-107页 |
· 影响磷灰石形成速度分析 | 第107-108页 |
· AL 吸附与释放 | 第108-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放射状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12-150页 |
· 引言 | 第112-113页 |
· 放射状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3-124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113-11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4页 |
· 阿霉素药物输送载体研究 | 第124-1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37页 |
· 基于 rMBGMs 的新型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 | 第137-1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37-1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七章 铕掺杂荧光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50-165页 |
· 引言 | 第150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150-1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0页 |
· 铕掺杂荧光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 | 第150-151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151-152页 |
· 体外矿化性能 | 第152页 |
· 细胞毒性测试 | 第152-1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53-163页 |
· 掺铕生物活性玻璃热稳定性及相组成 | 第153-155页 |
· 掺铕生物活性玻璃的表面积及孔结构 | 第155-157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57-158页 |
· 体外矿化性能表征 | 第158-162页 |
· 细胞相容性 | 第162-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结论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8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4-186页 |
致谢 | 第186-188页 |
附件 | 第18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