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综述 植物抗病性与植物基因剪接研究进展 | 第11-28页 |
1 植物抗病性的研究领域 | 第11-12页 |
2 植物基因的剪接 | 第12-23页 |
2.1 内含子的类型 | 第13-16页 |
2.2 参与RNA剪接的蛋白 | 第16-17页 |
2.3 选择性剪接及其的生理功能 | 第17-22页 |
2.4 基因剪接研究展望 | 第22-23页 |
2.5 与基因剪接相关的网站 | 第23页 |
3 本课题的引出 | 第23-24页 |
图 | 第24-28页 |
第一节 RIX4基因剪接多样性及表达谱分析 | 第28-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1.1 材料 | 第28页 |
1.2 方法 | 第28-31页 |
1.2.1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 | 第28-29页 |
1.2.2 M-EST芯片杂交分离获得RIX4基因另一转录本片段 | 第29-30页 |
1.2.3 新转录本全长的获得 | 第30页 |
1.2.4 RIX4基因其它多转录本的搜索 | 第30页 |
1.2.5 RIX4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30页 |
1.2.6 RIX4基因DNA的克隆 | 第30-31页 |
1.2.7 RIX4基因DNA序列拼接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1 RACE结果 | 第31页 |
2.2 M-EST芯片杂交结果 | 第31-32页 |
2.3 RIX4-41转录本全长cDNA的获得 | 第32页 |
2.4 RIX4基因其它转录本的搜索 | 第32页 |
2.5 RIX4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水稻中的表达 | 第32页 |
2.6 RIX4基因DNA全长的克隆 | 第32页 |
2.7 RIX4基因DNA序列测定及其与cDNA的比对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3.1 基因剪接的普遍性极其作用 | 第33页 |
3.2 多转录本基因的表达检测 | 第33-34页 |
3.3 关于M-EST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图 | 第36-40页 |
第二节 RIX4基因序列选择性剪接分析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 | 第40-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0-44页 |
2.1 RIX4基因DNA序列与cDNA的比对分析 | 第40-41页 |
2.2 B1、B2、B3转录本剪接位点分析 | 第41页 |
2.3 RIX4与RIX4-4I序列比较 | 第41页 |
2.4 转录本RIX4与RIX4-4I的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与分析 | 第41-44页 |
2.4.1 RIX4及RIX4-4I的氨基酸序列 | 第41页 |
2.4.2 RIX4及RIX4-4I蛋白的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2.4.3 RIX4和RIX4-4I跨膜结构分析 | 第42页 |
2.4.4 RIX4和RIX4-4I蛋白的定位分析 | 第42-43页 |
2.4.5 RIX4和RIX4-4I的二级结构分析 | 第43页 |
2.4.6 蛋白的同源性搜索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3.1 关于RIX4基因DNA序列 | 第44页 |
3.2 关于B1、B2、B3转录本的选择性剪接位点 | 第44-45页 |
3.3 关于RIX4-4I的未去除的内含子 | 第45-46页 |
3.4 关于对RIX4基因蛋白功能预测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图 | 第48-53页 |
第三节 RIX4基因的图谱定位 | 第53-5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1.1 水稻材料 | 第53页 |
1.2 RFLP定位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2.1 RIX4基因定位 | 第54-55页 |
2.1.1 RIX4基因在群体亲本间的RFLP多态性 | 第54页 |
2.1.2 RIX4基因的定位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图 | 第56-58页 |
第四节 RIX4基因的水稻转化研究 | 第58-7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2.1 正义与反义表达的植物转化载体构建 | 第58-59页 |
2.2 水稻转化 | 第59-60页 |
2.3 双元载体导入农杆菌及酶切鉴定 | 第60页 |
2.4 转化农杆菌后质粒鉴定 | 第60页 |
2.5 水稻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0页 |
2.6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水稻的转化 | 第60-61页 |
2.7 转基因株T_0代的结实率统计 | 第61页 |
2.8 转基因株的鉴定 | 第61-62页 |
2.8.1 转基因水稻植株总DNA提取 | 第61页 |
2.8.2 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 | 第61-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3.1 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62页 |
3.2 pCAM-RIX4-2及pCAM-RIX4-13转化农杆菌EHA105并酶切鉴定 | 第62-63页 |
3.3 农杆菌法转化水稻幼胚愈伤组织及植株的再生 | 第63-64页 |
3.4 RIX4正义与反义转基因株的PCR鉴定 | 第64-65页 |
3.5 转基因植株的结实率分析 | 第65页 |
4 讨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图 | 第67-74页 |
第五节 白叶枯菌诱导水稻基因表达的微阵列分析 | 第74-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1.1 材料 | 第74页 |
1.2 方法 | 第74-75页 |
1.2.1 总RNA提取及样品中DNA污染的去除 | 第74页 |
1.2.2 探针的国位素标记 | 第74页 |
1.2.3 cDNA微阵列制备 | 第74-75页 |
1.2.4 微阵列杂交和数据提取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6页 |
2.1 微阵列杂交结果的重复性 | 第75页 |
2.2 表达谱分析 | 第75-76页 |
2.3 抗病及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 第76页 |
3 讨论 | 第76-79页 |
3.1 差异表达的已知功能基因中与植物抗病关系不确定的基因 | 第76-77页 |
3.2 差异表达的未知功能基因及已知ESTs | 第77页 |
3.3 在表达谱中未表现出差异的基因 | 第77页 |
3.4 水稻对白叶枯菌抗性的信号传导途径 | 第77-78页 |
3.5 RIX4基因在中早14R和9S中的表达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图 | 第80-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