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7页 |
1.1.1 ~(222)Rn、~(220)Rn的来源与衰变链 | 第17-18页 |
1.1.2 ~(222)Rn、~(220)Rn子体的基本特性与描述 | 第18-20页 |
1.1.3 ~(222)Rn/~(220)Rn子体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建立 | 第28-42页 |
2.1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案的优选 | 第28页 |
2.2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2.3 连续测量方法测量公式的推导 | 第29-40页 |
2.3.1 基本假设 | 第29页 |
2.3.2 推导过程中所用的符号说明 | 第29-30页 |
2.3.3 连续测量方法基本公式的推导 | 第30-37页 |
2.3.4 连续测量方法的测量步骤 | 第37-39页 |
2.3.5 典型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程序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2 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关键问题研究 | 第42-57页 |
3.1 可调控 ~(220)Rn子体测量环境的实现 | 第42-46页 |
3.1.1 问题的提出 | 第42页 |
3.1.2 南华大学 ~(220)Rn室 | 第42页 |
3.1.3 ~(220)Rn子体在 ~(220)Rn室内的行为 | 第42-44页 |
3.1.4 ~(220)Rn子体调控装置简介 | 第44-46页 |
3.2 α放射性气溶胶的沉积对滤膜自吸收的影响 | 第46-50页 |
3.2.1 问题的提出 | 第46页 |
3.2.2 采样滤膜的选型 | 第46-47页 |
3.2.3 滤膜自吸收与测量方法 | 第47页 |
3.2.4 微孔滤膜对 ~(222)Rn/~(220)Rn子体自吸收系数的测定 | 第47-49页 |
3.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3.2.6 关于 α 放射性气溶胶沉积对滤膜自吸收影响的结论 | 第50页 |
3.3 混合 ~(222)Rn、~(220)Rn子体能谱峰重叠因子的确定 | 第50-56页 |
3.3.1 混合 ~(222)Rn、~(220)Rn子体的α能谱重叠 | 第50-52页 |
3.3.2 ~(222)Rn、~(220)Rn子体α能谱峰重叠因子的计算 | 第52页 |
3.3.3 ~(222)Rn/~(220)Rn子体α能谱峰重叠因子的实验测定 | 第52-54页 |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3.3.5 关于 ~(222)Rn、~(220)Rn子体α能谱峰重叠因子的结论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 | 第57-74页 |
4.1 纯 ~(220)Rn子体测量环境连续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57-62页 |
4.1.1 ~(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基本公式 | 第57-59页 |
4.1.2 实验检验方案 | 第59页 |
4.1.3 ~(220)Rn子体连续测量程序 | 第59页 |
4.1.4 实验步骤与测量结果 | 第59-61页 |
4.1.5 结论 | 第61-62页 |
4.2 混合 ~(222)Rn、~(220)Rn子体测量环境连续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62-67页 |
4.2.1 实验检验方案 | 第62页 |
4.2.2 典型混合 ~(222)Rn、~(220)Rn子体α能谱法连续测量程序 | 第62-63页 |
4.2.3 实验步骤与测量结果 | 第63-66页 |
4.2.4 结论 | 第66-67页 |
4.3 连续测量方法前次测量对当次测量影响的实验验证 | 第67-70页 |
4.3.1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4.3.2 验证方案 | 第67-68页 |
4.3.3 实验步骤与测量结果 | 第68-69页 |
4.3.4 关于连续测量方法前次测量对当次测量影响的结论 | 第69-70页 |
4.4 方法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 第70-72页 |
4.4.1 方法的误差来源分析 | 第70-71页 |
4.4.2 方法的误差计算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研制 | 第74-96页 |
5.1总体设计方案 | 第74-75页 |
5.2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硬件设计与加工装配 | 第75-79页 |
5.2.1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硬件设计方案 | 第75-76页 |
5.2.2 ~(222)Rn/~(220)Rn子体测量仪的关键硬件简介 | 第76-79页 |
5.3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79-82页 |
5.4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性能测试 | 第82-86页 |
5.4.1 实验目的 | 第82页 |
5.4.2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性能测试方法与方案 | 第82-83页 |
5.4.3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基本性能测试项目与测量结果 | 第83-86页 |
5.5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探测效率的刻度 | 第86-89页 |
5.5.1 探测效率及刻度方案 | 第86-87页 |
5.5.2 实验所需设备与实验步骤 | 第87-89页 |
5.5.3 有关于探测效率的结论 | 第89页 |
5.6 连续测量仪不确定度分析 | 第89页 |
5.7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性能指标与操作说明 | 第89-94页 |
5.7.1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技术性能 | 第89-90页 |
5.7.2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 第90-9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初步应用 | 第96-101页 |
6.1 前言 | 第96页 |
6.2 ~(222)Rn子体浓度的连续测量 | 第96-98页 |
6.3 室内环境 ~(222)Rn/~(220)Rn子体的连续测量 | 第98-9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01-104页 |
7.1.1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7.1.2 解决了影响测量准确度与可靠性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 第102页 |
7.1.3 完成了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102-103页 |
7.1.4 研制了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 | 第103页 |
7.1.5 开展了 ~(222)Rn/~(220)Rn子体连续测量仪的初步应用研究 | 第103-104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104页 |
7.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13-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21页 |
附录 1:连续测量仪软件程序 | 第115-117页 |
附录 2:连续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室内环境)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