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矢量控制节能方法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抽油机能耗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抽油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1.2.3 抽油机电动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节能方法研究 | 第23-42页 | 2.1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原理及能耗分析 | 第23-26页 | 2.1.1 抽油机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1.2 抽油机能耗分析 | 第24-26页 | 2.2 现有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方法分析比较 | 第26-33页 | 2.2.1 现有节能抽油机分析 | 第26-29页 | 2.2.2 现有节能电动机分析 | 第29-30页 | 2.2.3 现有的节能控制器(柜)分析 | 第30-33页 | 2.3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矢量控制节能方法 | 第33-41页 | 2.3.1 抽油机负载特性与电动机机械特性匹配分析 | 第33-37页 | 2.3.2 抽油机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法选择 | 第37-39页 | 2.3.3 矢量控制节能方法研究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的矢量控制模型 | 第42-72页 | 3.1 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42-51页 | 3.1.1 基于矢量法的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学分析 | 第42-46页 | 3.1.2 基于矢量法的游梁式抽油机的动力学分析 | 第46-51页 | 3.2 基于矢量控制的电动机数学模型 | 第51-62页 | 3.2.1 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 | 第51-57页 | 3.2.2 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 | 第57-60页 | 3.2.3 磁链观测 | 第60-62页 | 3.3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建模 | 第62-71页 | 3.3.1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地面等效力学模型 | 第62-65页 | 3.3.2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井下抽油杆柱预测模型 | 第65-69页 | 3.3.3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动态分析方法 | 第69-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供排平衡优化研究 | 第72-98页 | 4.1 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运行分析 | 第72-75页 | 4.1.1 游梁式抽油机常用优化运行方法分析 | 第72-74页 | 4.1.2 矢量控制的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74-75页 | 4.2 抽油机电参数与油井供排状态的关系研究 | 第75-79页 | 4.2.1 抽油机电参数的特征 | 第75-76页 | 4.2.2 矢量控制的抽油机电参数与井下供排平衡状态的关系 | 第76-79页 | 4.3 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供排平衡优化模型 | 第79-93页 | 4.3.1 抽油机优化运行模型 | 第79-85页 | 4.3.2 改进的基于供排平衡的抽汲参数优化模型 | 第85-93页 | 4.4 优化过程 | 第93-96页 | 4.4.1 参数优化计算过程 | 第93-94页 | 4.4.2 抽油机电示功图预测 | 第94-96页 | 4.4.3 采油系统效率计算过程 | 第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试验 | 第98-117页 | 5.1 系统仿真 | 第98-107页 | 5.1.1 抽油机采油系统仿真 | 第98-101页 | 5.1.2 抽油机优化运行仿真 | 第101-107页 | 5.2 试验系统的组成 | 第107-112页 | 5.2.1 实验室采油系统硬件 | 第107-111页 | 5.2.2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111-112页 | 5.3 系统试验研究 | 第112-115页 | 5.3.1 给定冲次下的节能试验 | 第112-113页 | 5.3.2 优化运行试验 | 第113-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1 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