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近场地震的介绍及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近场地震的特征 | 第14-16页 | 1.2.2 近场地震对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3 关于近场地震对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19-20页 | 1.3 桩土相互作用 | 第20-24页 | 1.3.1 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2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21-22页 | 1.3.3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2-23页 | 1.3.4 试验模拟及其理论应用 | 第23-24页 | 1.4 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24-29页 | 1.4.1 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24-25页 | 1.4.2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方法) | 第25-27页 | 1.4.3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1.5 本文研究工作 | 第29-31页 | 第2章 考虑反演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拟动力试验方法 | 第31-56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第31-40页 | 2.2.1 自由场模型 | 第31-33页 | 2.2.2 自由场动力方程的解法 | 第33-36页 | 2.2.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动力方程 | 第36-37页 | 2.2.4 桩周土刚度及阻尼 | 第37-38页 | 2.2.5 桩刚度及阻尼 | 第38-39页 | 2.2.6 桩土相互作用的刚度与阻尼 | 第39-40页 | 2.3 拟动力试验对象设计 | 第40-44页 | 2.3.1 试验对象 | 第40-41页 | 2.3.2 试验装置 | 第41-42页 | 2.3.3 试验所用传感器及测试方案 | 第42-43页 | 2.3.4 试验子结构层间刚度 | 第43-44页 | 2.4 下部结构参数的试验及计算方法 | 第44-51页 | 2.4.1 水平单调加载的桩土变形曲线 | 第44页 | 2.4.2 考虑反演的桩-土相互作用参数的计算 | 第44-47页 | 2.4.3 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 | 第47-48页 | 2.4.4 P-Y骨架曲线及往复加载曲线 | 第48-49页 | 2.4.5 拟动力试验中实时修正参数的P-Y拟合曲线算法 | 第49-51页 | 2.4.6 反演计算流程 | 第51页 | 2.5 拟动力试验方法 | 第51-55页 | 2.5.1 试验数据传递 | 第51页 | 2.5.2 积分方法的选择 | 第51-55页 | 2.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近场地震作用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 | 第56-99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试验和计算方法 | 第56-63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3.2.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7-59页 | 3.2.3 地震加速度记录 | 第59-63页 | 3.3 不同试验方法结构响应对比 | 第63-74页 | 3.3.1 下部结构响应最大值 | 第64-68页 | 3.3.2 上部结构反应对比 | 第68-74页 | 3.4 试验结论 | 第74-98页 | 3.4.1 实验现象 | 第74-76页 | 3.4.2 本文建议方法试验时程曲线 | 第76-88页 | 3.4.3 拟动力试验滞回曲线 | 第88-95页 | 3.4.4 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 第95-98页 | 3.5 小结 | 第98-99页 | 第4章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99-128页 | 4.1 引言 | 第99页 | 4.2 计算模拟条件 | 第99-108页 | 4.2.1 计算结构模型 | 第99-102页 | 4.2.2 场地条件 | 第102-104页 | 4.2.3 地震波幅值谱 | 第104-108页 | 4.3 框架结构分析 | 第108-118页 | 4.3.1 框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108页 | 4.3.2 框架结构地震时程分析峰值响应 | 第108-112页 | 4.3.3 加速度响应频谱分析 | 第112-114页 | 4.3.4 框架结构层间位移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系数 | 第114-116页 | 4.3.5 框架结构层间剪力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系数 | 第116-118页 | 4.4 剪力墙结构分析 | 第118-127页 | 4.4.1 剪力墙结构模态分析 | 第118-119页 | 4.4.2 剪力墙结构地震时程分析峰值响应 | 第119-120页 | 4.4.3 加速度响应频谱分析 | 第120-123页 | 4.4.4 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系数 | 第123-125页 | 4.4.5 剪力墙结构层间剪力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系数 | 第125-127页 | 4.5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5章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128-146页 | 5.1 引言 | 第128页 | 5.2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增量动力分析 | 第128-136页 | 5.2.1 地震波选取 | 第128-129页 | 5.2.2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 第129-131页 | 5.2.3 框架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 | 第131-133页 | 5.2.4 剪力墙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 | 第133页 | 5.2.5 增量动力分析曲线的统计 | 第133-136页 | 5.3 易损性分析 | 第136-145页 | 5.3.1 易损性分析 | 第136-137页 | 5.3.2 结构性能点 | 第137-139页 | 5.3.3 回归分析参数 | 第139-141页 | 5.3.4 易损性曲线 | 第141-145页 | 5.4 小结 | 第145-1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