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第1-4 页
ABSTRACT第4-11 页
绪论第11-23 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1-14 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4-17 页
  第三节 问题界定第17-19 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9-20 页
  第五节 论文创新第20-23 页
第一章 日本媒体发展特征及其同质化第23-52 页
  第一节 高度发达的日本媒体第23-35 页
    一、日本报业:备受青睐的信息之源第23-26 页
    二、杂志书籍: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第26-29 页
    三、广播电视:受控于报业集团强势发展第29-30 页
    四、动漫媒体:潜移默化传播日本文化第30-31 页
    五、网络媒体:引领新媒体高歌猛进第31-35 页
  第二节 日本媒体的发展变迁第35-42 页
    一、行走在商业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第35-36 页
    二、战争与灾难助推形成媒体垄断格局第36-37 页
    三、战时追随和服务法西斯战争的武器第37-39 页
    四、美国占领时期对日本媒体的强行改造第39-40 页
    五、现代日本媒体基本制度和格局的确立第40-42 页
  第三节 日本媒体传播特征分析第42-46 页
    一、日本媒体三极传播模式特点第42-44 页
    二、日本媒体关注负面新闻的特点第44-45 页
    三、日本媒体屈从利益集团的特点第45-46 页
  第四节 日本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第46-52 页
    一、日本民众具有高度的媒体依赖性第47 页
    二、日本民众保持极高的媒体接触率第47-50 页
    三、日本媒体拥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第50-52 页
第二章 日本政府的新闻政策与同质化第52-73 页
  第一节 日本政府媒体政策的变迁第52-59 页
    一、明治政府对媒体的扶持与管控第52-54 页
    二、战时日本政府对媒体的严密管制第54-56 页
    三、美国占领时期带来新闻自由的契机第56-57 页
    四、日本政府对媒体软约束机制的形成第57-59 页
  第二节 日本媒体对政治的反制作用第59-64 页
    一、媒体蜕变为国家主义的吹鼓手第59-61 页
    二、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影响政府决策第61-63 页
    三、媒体扮演政府权力的监督者角色第63-64 页
  第三节 日本媒体与政治的相互依存共生第64-73 页
    一、媒体与政府在国家利益旗帜下集合第64-66 页
    二、记者俱乐部是媒体与政治合作的典范第66-69 页
    三、媒体与政府的相互依存与博弈较量第69-73 页
第三章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性第73-112 页
  第一节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性第73-77 页
    一、中国题材报道备受日本媒体关注第73-74 页
    二、中日关系决定涉华报道跌宕起伏第74-75 页
    三、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特点明显第75-77 页
  第二节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负面居多第77-93 页
    一、渲染中国发展问题及“中国威胁论”第79-81 页
    二、模糊中国历史教育和“反日教育”第81-84 页
    三、回避背景刻意夸张报道对日示威第84-85 页
    四、美化侵略战争并煽动反华情绪第85-86 页
    五、大肆炒作中国人在日犯罪问题第86-88 页
    六、制造“毒饺子”事件引发对中国食品的不安第88-93 页
  第三节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手法第93-103 页
    一、遵循舆论一律的报道原则第94-95 页
    二、运用煽情加疾风暴雨式报道第95-96 页
    三、利用“意见领袖”导航社会舆论第96-99 页
    四、强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报道第99-101 页
    五、善用平衡报道对新闻做负面处理第101-102 页
    六、假借美国之口压制和攻击中国第102-103 页
  第四节 日本媒体涉华同质报道趋向好转第103-112 页
    一、江泽民访日遭遇日本媒体“标准照”第103-104 页
    二、朱镕基的“微笑外交”及“感谢外交”第104-105 页
    三、温家宝“融冰之旅”改变日本媒体偏见第105-106 页
    四、胡锦涛“暖春之旅”展现日本媒体善意第106-107 页
    五、积极客观报道汶川大地震及救援行动第107-108 页
    六、日本媒体对北京奥运会报道态度逆转第108-110 页
    七、日本媒体近来涉华报道的发展趋势第110-112 页
第四章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性影响第112-138 页
  第一节 影响社会舆论及相互印象第112-116 页
    一、媒体建构了日本人“中国观”的舆论场第112-113 页
    二、媒体报道影响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第113-115 页
    三、日本媒体负面报道影响两国睦邻友好第115-116 页
  第二节 影响两国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第116-123 页
    一、媒体歪曲历史事实致使历史问题误入歧途第116-118 页
    二、媒体推波助澜致使东海和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第118-121 页
    三、日本媒体导演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第121-123 页
  第三节 影响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导向第123-129 页
    一、日本媒体利用议程设置引导外交舆论第123-125 页
    二、日本媒体参与并影响对华外交政策制定第125-126 页
    三、日本媒体将持续影响对华外交价值取向第126-129 页
  第四节 影响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第129-132 页
    一、负面报道导致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降温第129-130 页
    二、日本媒体持续批评导致ODA 提前终止第130-131 页
    三、日本媒体报道影响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第131-132 页
  第五节 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稳定第132-138 页
    一、民间冲突有升级为军事对抗的危险第132-134 页
    二、媒体的倾向性报道助推两国军事对立第134-136 页
    三、日本媒体为军事突破摇旗呐喊第136-138 页
第五章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性原因第138-174 页
  第一节 独特的文化塑造媒体报道的同质性第138-146 页
    一、岛国心态催生排他和危机意识第139-140 页
    二、民族的单一性孕育文化的同质性第140 页
    三、集团主义塑造媒体观点一致性第140-141 页
    四、耻感文化导致缺乏自省意识第141-142 页
    五、神道教与理性精神的缺失第142-143 页
    六、人种优秀意识孕育了民族差别意识第143-145 页
    七、文化矛盾性与涉华报道的无常性第145-146 页
  第二节 国益论是主宰涉华报道的风向标第146-151 页
    一、日本媒体遵循国家利益优先的报道原则第146-147 页
    二、通过涉华负面报道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第147-149 页
    三、日本媒体通过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地位第149-151 页
  第三节 政治保守化影响涉华报道同质性第151-157 页
    一、日本政治保守化影响媒体涉华报道第151-154 页
    二、沉默的螺旋催生日本媒体的质变第154-156 页
    三、民族主义情绪左右媒体报道的公正性第156-157 页
  第四节 日本人“中国观”影响涉华报道同质性第157-166 页
    一、日本民众对华感情认知的变动轨迹第158-162 页
    二、日本人观察中国问题的细节迷思第162-164 页
    三、扭曲的中国观影响报道基调第164-166 页
  第五节 媒体自身利益影响对华报道同质性第166-174 页
    一、媒体垄断为舆论操控提供便利第166-167 页
    二、经济利益驱动媒体报道的倾向第167-169 页
    三、强化负面报道提升受众愉悦指数第169-171 页
    四、新闻伦理与社会责任的缺失第171-172 页
    五、对西方新闻理念的教条式追捧第172-174 页
第六章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性应对策略第174-202 页
  第一节 理性看待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第174-182 页
    一、树立中国人正确客观的日本观第174-177 页
    二、国家利益决定媒体的报道倾向第177-178 页
    三、客观报道只是媒体永远追求的方向第178-179 页
    四、日本媒体积极正面的力量不容忽视第179-180 页
    五、从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反观自身不足第180-182 页
  第二节 促进日本媒体和舆论生态环境的再造第182-189 页
    一、塑造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型现代公民第182-183 页
    二、重构媒体负责任的新闻伦理价值体系第183-185 页
    三、发挥政治营造媒体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第185-187 页
    四、构建有利涉华报道的媒体公共关系第187-189 页
  第三节 加大全方位中日民间交流和互信第189-192 页
    一、广泛深入交流有利改变刻板成见第189-190 页
    二、人际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第190-191 页
    三、媒体在交流中尽量避免“旧本意象”第191-192 页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中国对日传播的效果第192-197 页
    一、精心甄选对日传播内容第192-193 页
    二、精确瞄准主要传播对象第193 页
    三、适当选择有效传播媒介第193-197 页
  第五节 抢占全球话语权制高点第197-202 页
    一、加强对日本主流社会受众的研究定位第197 页
    二、针对日本主流群体加强对中国正面形象报道第197-198 页
    三、扩大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日本社会的影响力第198-199 页
    四、构建具有独立视角及用语的国际传播体系第199 页
    五、积极主动抢占重大国际议题的话语权第199-200 页
    六、善于多方位多层次借用日本媒体第200-202 页
结论第202-204 页
参考文献第204-213 页
后记第213-214页

本篇论文共21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
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
日本明治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95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改造运动研究
对外援助的“欧洲模式”--以欧盟援
政治和谐:挑战与对策--以利益分析
“查韦斯现象”研究
承认的战略--中国对外政策中的承认
跨越制度边界的互动——国际制度与
欧盟对外援助与欧洲一体化
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
美国军工复合体:帝国支柱与挑战
商标反淡化研究
轻罪制度研究
论网络诽谤的政府规制
反垄断司法审查管辖研究
走向文化社会学--威廉斯文化思想研
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
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
汉魏子书研究
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以六大
乌兰巴托版蒙古文译本《今古奇观》
《尘埃落定》的空间化书写研究
结构·功能·符号--扬·穆卡若夫斯
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发展轨迹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从经世走向洋务:徐继畬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技术研究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外化概念
戴维森的合理性理论研究
主体文化与变迁:伊斯兰意识形态研
当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方式研究
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
《心经》四宗注疏研究
《坛经》禅学新探
荣格的基督宗教心理观
华藏世界:华严学的净土信仰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研究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研究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研究
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制造业效率
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在中韩技术贸易中的影响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影响中国住房价格的金融因素分析
CDM、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保护
基于农户主体的粮食政策效应仿真分
改革开放以来需求面因素对我国经济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消费
城市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农产品贸易虚拟水对水资源可持续利
基于就业创业角度的浙江大学生创业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
联合国多边发展援助与东北亚次区域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增产效应研究
中国建材超市模式发展趋势研究
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及防治机制
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IT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基于Z公司的
我国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困境和
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需求导向式个人寿险营销模式探索
博物馆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杭州为例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
北京奥运会对上海世博会的启示--基
克林顿时期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研究
我国电视购物营销模式与信用机制研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市辖区政府的财政分权问题研究
我国物业税开征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政府采购中的监管机制问题研究--以
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及完善研究
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问题研
企业年金投资策略研究
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银行资本管理体
影响中国海外投资的反规避研究
金融监管顺周期性问题浅析
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可行性研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管理信息化
试论话语权与中国的新闻媒介--以拉
试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从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探讨网
在华国际女性时尚杂志本土化策略分
责任取向和独立取向的交织--父系继
城市社区中的少数民族群体研究--以
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
职工探亲假制度研究--以杭州市区调
我国人才立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质量评估研究
论《日美安全条约》的形成--以美军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下的库尔德
解析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
协商民主面临的挑战:涵义、制度与
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研究
墨西哥民主化动因研究
统一俄罗斯党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关于中国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问题的
政府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合作机
民营企业“隐性”慈善捐赠现象及其
政党对美国能源立法的影响1991年至
唐代边疆边防法律制度研究--以“译
和谐社会下法治理念演进的思考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研究
我国民法上意定代理制度若干问题的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问题研究
试论网络版权案中的管辖权和举证责
试论不动产登记前买受人期待权之法
中韩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比较研
人民调解制度的复兴与困境--以北京
拒绝作证权的历史、现状与重构
监狱医疗费用改革研究--以杭州市某
监狱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爱的幻影——浅析贝娅特丽齐在《新
从《艳阳天》到《金光大道》--浩然
电视访谈节目中语气词使用的性别差
播音式朗诵与表演式朗诵的几点异同
黎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韩国普通话学习者阳平和上声习得的
关于春晚27年农民及农民工形象再现
21世纪韩中文化交流:理论与实践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之“西泠”模式
奥斯曼帝国马赫穆德二世改革述论--
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分析
春秋战国阶层流动暨其历史渊源、天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生活世界问题研
普通话韵律结构的语音特性分析
当代宗教功能试探--宗教信仰与社会
碳预算方案的国际机制研究及其国内
能过剩背景下钢铁工业企业重组与淘
企业持续成长视角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县级政府的参与式预算管理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中美创业板制度比较研究
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政策研
网络主持的分类及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舆论监督探析
论行政程序立法的统一问题
中亚述王朝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统
国家修志与社会参与
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以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的案例研究--
农民工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美国发展生物燃料的经济后果及政策
盛宣怀与汉冶萍公司--以清末民初铁
我国企业网络品牌营销--以消费者为
从贸易的视角看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
 
日本媒体论文 涉华报道论文 同质现象论文 负面报道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leo**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