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0页 |
1.1 黑茶及茶叶化学成分概述 | 第13-19页 |
1.1.1 茶的分类与黑茶的特点 | 第13-14页 |
1.1.2 茶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概述 | 第14-18页 |
1.1.3 黑茶的基本化学特征 | 第18-19页 |
1.2 饮茶与肥胖和高脂血症 | 第19-24页 |
1.2.1 肥胖与高脂血症的概念 | 第19-20页 |
1.2.2 不同茶类的降脂减肥作用 | 第20-24页 |
1.3 茶叶功能成分的降脂减肥作用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3.1 茶多酚与儿茶素的降脂减肥作用 | 第24-26页 |
1.3.2 茶黄素的降脂减肥作用 | 第26-27页 |
1.3.3 咖啡因的降脂减肥作用 | 第27页 |
1.4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30页 |
第2章 黑茶化学物质组学研究 | 第30-7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茶叶材料 | 第30页 |
2.2.2 试验试剂 | 第30页 |
2.2.3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2.2.4 茶汤制备 | 第31页 |
2.2.5 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2.2.6 数据统计 | 第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71页 |
2.3.1 黑茶常规化学物质组成分析 | 第32页 |
2.3.2 不同类型黑茶常规化学物质主成分分析 | 第32-40页 |
2.3.3 不同类型黑茶化学物质组学特征的质谱分析 | 第40-68页 |
2.3.4 不同类型黑茶化学组成差异的质谱分析 | 第68-71页 |
2.4 讨论 | 第71-7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3章 黑茶的减肥作用及机理研究 | 第74-88页 |
3.1 引言 | 第7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4-77页 |
3.2.1 实验动物及饲料 | 第74页 |
3.2.2 茶叶材料 | 第74页 |
3.2.3 试验试剂 | 第74-75页 |
3.2.4 仪器设备 | 第75页 |
3.2.5 茶叶水提物制备 | 第75页 |
3.2.6 动物实验 | 第75-76页 |
3.2.7 生化指标检测 | 第76页 |
3.2.8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76页 |
3.2.9 cDNA 样品制备 | 第76-77页 |
3.2.1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77页 |
3.2.11 数据统计 | 第7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6页 |
3.3.1 高脂饲料诱导营养型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77页 |
3.3.2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体重的抑制作用 | 第77-79页 |
3.3.3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 Lee’s 指数的调控作用 | 第79-80页 |
3.3.4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食物利用率的抑制作用 | 第80-81页 |
3.3.5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脂肪重量、脂肪系数的干预作用 | 第81-82页 |
3.3.6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常规血清指标干预作用 | 第82页 |
3.3.7 黑茶干预后营养型肥胖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分析 | 第82-84页 |
3.3.8 黑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神经肽 Y 含量的干预作用 | 第84-85页 |
3.3.9 黑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肥胖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 第85-86页 |
3.4 讨论 | 第8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黑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88-102页 |
4.1 引言 | 第88-8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9-9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89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89页 |
4.2.3 实验动物 | 第89页 |
4.2.4 动物饲料 | 第89页 |
4.2.5 黑茶样品及制备方法 | 第89-90页 |
4.2.6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90页 |
4.2.7 实验大鼠分组 | 第90-91页 |
4.2.8 观测指标 | 第91页 |
4.2.9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 | 第91页 |
4.2.10 数据处理 | 第91-9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92-99页 |
4.3.1 高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造模模结果 | 第92页 |
4.3.2 黑黑茶对实验大大鼠摄食量量和体重的影影响 | 第92-93页 |
4.3.3 黑茶对模型大鼠血清 TG、TC、LDL-C 和 HDL-C 水平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4 黑茶对大鼠肝组织匀浆 TG 和 TC 含量的影响 | 第94-95页 |
4.3.5 黑茶对实验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第95-96页 |
4.3.6 肝脏外观形态及 H&E 组织切片观察 | 第96-98页 |
4.3.7 茯砖茶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mRNA 表达的影响 | 第98-99页 |
4.4 讨论 | 第99-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基于细胞模型的黑茶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2-113页 |
5.1 引言 | 第10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2-104页 |
5.2.1 细胞株 | 第102页 |
5.2.2 茶叶水提物制备 | 第102页 |
5.2.3 试验试剂 | 第102页 |
5.2.4 仪器设备 | 第102-103页 |
5.2.5 细胞复苏 | 第103页 |
5.2.6 细胞培养 | 第103页 |
5.2.7 细胞传代 | 第103页 |
5.2.8 细胞冻存 | 第103页 |
5.2.9 3T3-L1 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 第103页 |
5.2.10 细胞内 TG/TC 测定 | 第103页 |
5.2.11 油红 O 染色 | 第103页 |
5.2.12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103-104页 |
5.2.13 数据统计 | 第10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1页 |
5.3.1 不同类型黑茶水提物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 | 第104页 |
5.3.2 不同类型黑茶水提物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干预作用 | 第104-105页 |
5.3.3 HepG2 细胞脂质积累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9页 |
5.3.4 黑茶水提物对 HepG2 细胞脂质积累模型的干预作用 | 第109-110页 |
5.3.5 不同类型黑茶对 HepG2 细胞脂质积累模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5.4 讨论 | 第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6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黑茶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机理及筛选作用靶标 | 第113-137页 |
6.1 引言 | 第11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3-121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113-114页 |
6.2.2 主要试剂 | 第114页 |
6.2.3 实验材料 | 第114页 |
6.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14-116页 |
6.2.5 实验设计 | 第116页 |
6.2.6 大鼠肝脏组织全蛋白的提取 | 第116-117页 |
6.2.7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 第117-118页 |
6.2.8 胶条的平衡 | 第118页 |
6.2.9 第二向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118-119页 |
6.2.10 凝胶染色与脱色 | 第119页 |
6.2.11 图像扫描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119页 |
6.2.12 考染蛋白质点的酶解 | 第119页 |
6.2.13 CapLC-MS/MS 分析 | 第119-120页 |
6.2.14 数据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20-121页 |
6.2.15 蛋白质 Western blotting 分析 | 第121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33页 |
6.3.1 双向凝胶电泳条件优化 | 第121-122页 |
6.3.2 基于 2DE-LC-MS/MS 策略的三组大鼠肝脏差异蛋白质分析 | 第122-128页 |
6.3.3 大鼠肝脏差异蛋白质功能分析 | 第128-131页 |
6.3.4 重要差异蛋白质 Western blotting 验证 | 第131-133页 |
6.4 讨论 | 第133-13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