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
页 |
1.1 论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 第10-11
页 |
1.1.1 船舶工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 | 第10
页 |
1.1.2 船舶工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 第10-11
页 |
1.1.3 技术创新在新时期船舶工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第11
页 |
1.2 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11-12
页 |
1.2.1 对实现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第11-12
页 |
1.2.2 对提高船舶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第12
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
页 |
1.3.1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2-13
页 |
1.3.2 实证研究的方法 | 第13
页 |
1.4 总体思路和内容结构 | 第13-14
页 |
1.5 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 第14-16
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6
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7
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 第17-25
页 |
2.1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17
页 |
2.2 创新理论的产生 | 第17-19
页 |
2.3 创新理论的发展 | 第19-21
页 |
2.3.1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 | 第19
页 |
2.3.2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 | 第19-20
页 |
2.3.3 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 | 第20-21
页 |
2.3.4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21
页 |
2.4 技术创新系统相关理论 | 第21-24
页 |
2.4.1 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 | 第21-22
页 |
2.4.2 国家技术创新系统 | 第22-24
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
页 |
第3章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创新系统模式构建 | 第25-34
页 |
3.1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 第25-27
页 |
3.1.1 船舶工业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 第25
页 |
3.1.2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情况 | 第25-26
页 |
3.1.3 船舶工业企业创新人才现状 | 第26
页 |
3.1.4 船舶工业企业设备现状 | 第26-27
页 |
3.2 我国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
页 |
3.2.1 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和技术创新团队 | 第27-28
页 |
3.2.2 竞争的外在压力不能有效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 | 第28
页 |
3.2.3 知识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 | 第28-29
页 |
3.2.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 | 第29
页 |
3.2.5 工艺创新滞后于产品创新,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较差 | 第29
页 |
3.2.6 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创新不能适应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需要 | 第29-30
页 |
3.2.7 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环境 | 第30
页 |
3.2.8 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 第30-31
页 |
3.3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 | 第31-33
页 |
3.3.1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 第31-32
页 |
3.3.2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 第32
页 |
3.3.3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模式结构 | 第32-33
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
页 |
第4章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系统 | 第34-43
页 |
4.1 主体构成 | 第34-36
页 |
4.2 动力机制 | 第36-41
页 |
4.2.1 内动力机制 | 第37-39
页 |
4.2.2 外动力机制 | 第39-41
页 |
4.3 决策机制 | 第41-42
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
页 |
第5章 船舶工业技术创新的客体系统 | 第43-52
页 |
5.1 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客体系统组成 | 第43-47
页 |
5.1.1 产品创新 | 第43-44
页 |
5.1.2 工艺创新 | 第44-45
页 |
5.1.3 组织创新 | 第45-46
页 |
5.1.4 管理创新 | 第46
页 |
5.1.5 营销创新 | 第46-47
页 |
5.1.6 知识创新 | 第47
页 |
5.2 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客体各要素重要性层次分析模型及评价 | 第47-50
页 |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8
页 |
5.2.2 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0
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2
页 |
第6章 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 | 第52-59
页 |
6.1 政策支持系统 | 第52-55
页 |
6.1.1 产业政策 | 第53
页 |
6.1.2 财政政策 | 第53-54
页 |
6.1.3 税收政策 | 第54
页 |
6.1.4 金融政策 | 第54-55
页 |
6.2 技术支持系统 | 第55-56
页 |
6.2.1 基础及应用研究支持 | 第55
页 |
6.2.2 人力资源支持 | 第55-56
页 |
6.3 体制支持系统 | 第56-57
页 |
6.3.1 产权制度支持 | 第56-57
页 |
6.3.2 利益分配制度支持 | 第57
页 |
6.3.3 经营制度支持 | 第57
页 |
6.4 法律支持系统 | 第57-58
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8-59
页 |
第7章 完善船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59-64
页 |
7.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体系统 | 第59-60
页 |
7.2 以工艺创新为先导,为产品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 第60-61
页 |
7.3 以组织和管理创新客体系统建设为重点,为技术创新提供保证 | 第61
页 |
7.4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 第61-62
页 |
7.5 整合资源,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支持系统 | 第62-63
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63-64
页 |
结论 | 第64-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
页 |
致谢 | 第69-70
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