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忧遁草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1 忧遁草概述 | 第11页 |
1.1.2 忧遁草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理活性 | 第11-12页 |
1.2 植物成分提取技术 | 第12-13页 |
1.2.1 传统提取技术 | 第12页 |
1.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 第12页 |
1.2.3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 第12-13页 |
1.2.4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技术 | 第13页 |
1.3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法 | 第13-14页 |
1.3.1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13-14页 |
1.3.2 超滤法 | 第14页 |
1.3.3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14页 |
1.4 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4.1 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2 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和创新点 | 第15-18页 |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5.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2.1.1 原料 | 第18页 |
2.1.2 供试菌种 | 第18页 |
2.1.3 培养基 | 第18页 |
2.1.4 试剂 | 第18-19页 |
2.1.5 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2.2.1 忧遁草营养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2.2.3 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 第21页 |
2.2.4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2.2.5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方法 | 第22页 |
2.2.6 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2.7 三萜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2.8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2.9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2.10 忧遁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 第23-25页 |
2.2.11 忧遁草活性物质抗氧化性研究 | 第25-26页 |
2.2.12 忧遁草活性物质抑菌性研究 | 第26-27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5页 |
3.1 忧遁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 第28-30页 |
3.1.1 海南忧遁草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分析 | 第28-29页 |
3.1.2 氨基酸的测定结果与组成分析 | 第29页 |
3.1.3 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3.2 超声辅助提取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3.2.1 超声时间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2.2 料液比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3 超声温度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2页 |
3.2.4 超声功率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2.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 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3.1 微波功率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微波时间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料液比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页 |
3.3.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3.4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3.4.1 微波功率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3.4.2 超声-微波时间对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4.3 料液比对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3.4.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3.5 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5.1 超声时间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5.2 料液比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3.5.3 乙醇浓度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3.5.4 超声功率对活性成分得率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3.5.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3.6 大孔树脂纯化忧遁草提取液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6.1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45页 |
3.6.2 吸附动力学及其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6.3 上样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3.6.4 上样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5 洗脱液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3.6.6 洗脱液pH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3.7 忧遁草提取液抗氧化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3.7.1 DPPH·清除率的确定 | 第49-50页 |
3.7.2 ·OH清除率的确定 | 第50-51页 |
3.7.3 还原力的确定 | 第51-52页 |
3.8 忧遁草提取液抑菌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3.8.1 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52页 |
3.8.2 pH对忧遁草提取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3.8.3 温度对忧遁草提取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