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传统H_2S、CO_2脱除技术简介 | 第16-19页 |
1.2.1 硫化氢脱除技术 | 第17-18页 |
1.2.2 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 第18-19页 |
1.2.3 H_2S、CO_2脱除技术小结 | 第19页 |
1.3 离子液体用于吸收H_2S和CO_2的研究 | 第19-28页 |
1.3.1 离子液体简介 | 第19-20页 |
1.3.2 离子液体用于吸收H_2S的研究 | 第20-22页 |
1.3.3 离子液体用于吸收CO_2的研究 | 第22-27页 |
1.3.4 离子液体吸收H2S和CO_2小结 | 第27-28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2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季胺基氨基酸离子液体混合吸收剂吸收H_2S的研究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药品和器材 | 第31-32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2.2.2 实验器材 | 第31-32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3.1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2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2.4.1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3-35页 |
2.4.2 溶剂对[N_(2222)][L-Ala]混合吸收剂吸收H_2S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3 乙二醇对[N_(2222)][L-Ala]混合吸收剂吸收H_2S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4 温度对[N_(2222)][L-Ala]混合吸收剂吸收H_2S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5 气体分压对[N_(2222)][L-Ala]混合吸收剂吸收H_2S的影响 | 第38页 |
2.4.6 吸收剂的循环再生 | 第38-39页 |
2.4.7 不同离子液体混合吸收剂对H_2S的吸收 | 第39-40页 |
2.4.8 离子液体及混合吸收剂对H_2S的吸收机理 | 第40-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季胺基氨基酸离子液体吸收CO_2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 | 第44-70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药品和器材 | 第45-4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5页 |
3.2.2 实验器材 | 第45-4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3.1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46-47页 |
3.3.2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69页 |
3.4.1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47-49页 |
3.4.2 不同季胺基氨基酸离子液体对CO_2吸收 | 第49-51页 |
3.4.3 [N_(2222)][L-Pro]对CO_2的吸收 | 第51-54页 |
3.4.4 [N_(2222)][Sar]对CO_2的吸收 | 第54-56页 |
3.4.5 [N_(2222)][L-Met]对CO_2的吸收 | 第56-58页 |
3.4.6 其它季胺基氨基酸离子液体对CO_2的吸收 | 第58页 |
3.4.7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的区分 | 第58-60页 |
3.4.8 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热力学性质 | 第60-61页 |
3.4.9 CO_2在离子液体中的亨利系数 | 第61页 |
3.4.10 In-suit FTIR和NMR表征 | 第61-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季胺基氨基酸离子液体对三种酸性气体吸收的研究 | 第70-80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实验药品和器材 | 第71-72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71页 |
4.2.2 实验器材 | 第71-7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4.3.1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72-73页 |
4.3.2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7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4.4.1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73-75页 |
4.4.2 离子液体对同种酸性气体的吸收 | 第75-78页 |
4.4.3 同种离子液体对不同酸性气体的吸收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4页 |
附件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