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1.1 稀土材料研究热点概述 | 第19-21页 |
1.1.1 永磁材料 | 第19页 |
1.1.2 发光材料 | 第19-20页 |
1.1.3 储氢材料 | 第20页 |
1.1.4 化学合成法 | 第20-21页 |
1.1.5 稀土化合物 | 第21页 |
1.2 镧化合物特性 | 第21-23页 |
1.2.1 电子能级结构 | 第21-22页 |
1.2.2 晶体结构 | 第22-23页 |
1.3 镧化合物用作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1 甲醇氧化反应(MOR) | 第23-24页 |
1.3.2 甲烷氧化偶联(OCM) | 第24页 |
1.3.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 第24-25页 |
1.4 镧化合物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 | 第25-27页 |
1.4.1 氧气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4.2 镧化合物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可行性分析 | 第27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7-2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2 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1 实验药品及材料制备所用仪器 | 第29-30页 |
2.2 材料物相表征 | 第30-33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31-32页 |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页 |
2.2.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32页 |
2.2.4 拉曼光谱分析仪(Raman) | 第32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32页 |
2.2.6 紫外光谱分析仪(UV-vis) | 第32页 |
2.2.7 差热分析仪(TG-DTA) | 第32-33页 |
2.2.8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 | 第33页 |
2.3 材料性能表征 | 第33-37页 |
2.3.1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3-34页 |
2.3.2 旋转圆盘和旋转环盘测试(RDE和RRDE) | 第34-35页 |
2.3.3 计时电流测试(i-t)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镧化合物电子结构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7-51页 |
3.1 尿素水解法制备镧化合物 | 第37-38页 |
3.2 不同镧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形貌 | 第38-41页 |
3.3 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性能的测试 | 第41-45页 |
3.4 电子能级结构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 碳酸氧镧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价带电子转移机制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炭黑负载碳酸氧镧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1-75页 |
4.1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 确定最优反应条件 | 第52-66页 |
4.2.1 热处理温度 | 第52-54页 |
4.2.2 镧离子浓度 | 第54-57页 |
4.2.3 反应温度 | 第57-60页 |
4.2.4 反应时间 | 第60-63页 |
4.2.5 尿素浓度 | 第63-66页 |
4.3 不同负载率的复合催化剂 | 第66-71页 |
4.4 负载率对氧气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碳酸氧镧@氧化镧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 第75-91页 |
5.1 碳酸氧镧@氧化镧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75页 |
5.2 CTAB辅助催化剂的形貌调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75-78页 |
5.2.1 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5.2.2 CTAB控制镧化合物限域生长的机理研究 | 第77-78页 |
5.3 复合催化剂的界面原子结构分析 | 第78-83页 |
5.4 复合催化剂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83-87页 |
5.4.1 氧还原反应测试 | 第83-87页 |
5.4.2 耐久性测试 | 第87页 |
5.5 界面电子转移对氧还原速控步的影响 | 第87-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碳酸氧镧基多相催化体系的建立及性能调控 | 第91-103页 |
6.1 二氧化铈-碳酸氧镧双金属化合物复合催化剂 | 第91-96页 |
6.1.1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91页 |
6.1.2 二氧化铈最优比例的确定 | 第91-94页 |
6.1.3 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94-96页 |
6.2 铂-碳酸氧镧复合催化剂 | 第96-102页 |
6.2.1 铂-碳酸氧镧复合催化剂成分的调控 | 第97页 |
6.2.2 确定铂的最优负载量 | 第97-99页 |
6.2.3 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99-10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碳载碳酸氧镧的掺氮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 第103-113页 |
7.1 氮掺杂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3-104页 |
7.2 氮掺杂复合催化剂的物相表征 | 第104-105页 |
7.3 氮的掺入位点的研究 | 第105-109页 |
7.4 电催化性能 | 第109-112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125-126页 |
附件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