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效复配菌种厌氧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的试验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木薯酒精废液基本特性 | 第9页 | 1.2 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木薯酒精废液资源化处理研究 | 第9-10页 | 1.2.2 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发酵装置及工艺处理研究 | 第10-11页 | 1.2.3 木薯酒精废液固形物高效降解研究 | 第11页 | 1.3 两阶段厌氧消化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3.1 厌氧消化技术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3.2 两阶段厌氧消化技术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不同菌种对木薯酒精废液厌氧消化的比较研究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16-17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3页 | 2.3.1 酒精废液COD变化情况 | 第17-18页 | 2.3.2 沼气产率情况 | 第18页 | 2.3.3 反应体系VFA和pH的变化情况 | 第18-20页 | 2.3.4 反应体系中酶活性变化情况 | 第20-22页 | 2.3.5 木薯酒精废液固形物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理论产甲烷的贡献率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效复配菌种的梯度适应性驯化研究 | 第24-2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2.2 实验方案 | 第24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8页 | 3.3.1 不同反应组p H变化 | 第25页 | 3.3.2 不同反应组TCOD变化 | 第25-26页 | 3.3.3 不同反应组沼气产率变化 | 第26-27页 | 3.3.4 不同反应组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 第27页 | 3.3.5 不同反应组粗纤维降解率变化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高效复配菌种CSTR连续式厌氧消化处理研究 | 第29-44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4.2.2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4.2.3 实验方案 | 第30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4.3.1 CSTR反应器的运行状况 | 第30-32页 | 4.3.2 CSTR反应器稳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4.3.3 CSTR运行过程中的酶活性 | 第33-35页 | 4.3.4 CSTR厌氧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35-37页 | 4.3.5 CSTR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 第37-42页 | 4.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CSTR厌氧出水的UASB后续处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 第44-51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5.2.2 实验装置 | 第45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5.2.4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5.3.1 UASB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第45-47页 | 5.3.2 UASB反应器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5.3.3 UASB厌氧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48-50页 | 5.4 小结 | 第50-5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