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L-2-氨基丁酸及合成途径 | 第7-8页 |
1.1.1 L-2-氨基丁酸的性质 | 第7页 |
1.1.2 L-ABA的应用 | 第7页 |
1.1.3 L-ABA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7-8页 |
1.2 D-葡萄糖酸及合成途径 | 第8-10页 |
1.2.1 D-葡萄糖酸的性质 | 第8-9页 |
1.2.2 D-葡萄糖酸的应用 | 第9页 |
1.2.3 D-葡萄糖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3 转化途径关键酶简介 | 第10-11页 |
1.3.1 苏氨酸脱氨酶 | 第10页 |
1.3.2 亮氨酸脱氢酶 | 第10-11页 |
1.4 辅酶循环再生酶 | 第11-12页 |
1.4.1 辅酶循环概述 | 第11页 |
1.4.2 常用的NAD(P)H辅酶循环体系 | 第11-12页 |
1.5 全细胞催化概述 | 第12-13页 |
1.6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6.1 立题意义 | 第13页 |
1.6.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1 菌株、质粒及相关引物 | 第15-16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2.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16-17页 |
2.2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2.2.1 染色体与质粒DNA提取 | 第17页 |
2.2.2 目的基因PCR扩增 | 第17页 |
2.2.3 PCR产物回收与克隆 | 第17页 |
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与转化 | 第17页 |
2.2.5 大肠杆菌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17-18页 |
2.2.6 质粒酶切、回收纯化及与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18页 |
2.2.7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8页 |
2.2.8 重组大肠杆菌的蛋白表达分析 | 第18-19页 |
2.2.9 酶活测定 | 第19页 |
2.2.10 关键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19-20页 |
2.2.11 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联产L-ABA和D-葡萄糖酸条件优化 | 第20-21页 |
2.2.12 发酵参数测定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35页 |
3.1 催化途径关键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 | 第22-25页 |
3.1.1 关键酶基因ltd、ldh、gdh的克隆 | 第22页 |
3.1.2 重组质粒pET28a(+)-ltd,pET28a(+)-ldh,pET28a(+)-gdh,pET28a(+)-ltd/gdh的构建和分析 | 第22-23页 |
3.1.3 重组大肠杆菌中关键酶的表达和测定 | 第23-25页 |
3.2 催化途径关键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25-28页 |
3.2.1 LTD、LDH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 | 第25-26页 |
3.2.2 LTD、LDH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 | 第26-27页 |
3.2.3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全细胞转化联产L-ABA和D-葡萄糖酸条件优化 | 第28-31页 |
3.3.1 温度与pH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2 细胞通透剂对转化速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3 不同菌体量配比及总菌体量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4 底物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4 5L发酵罐上联产L-ABA与D-葡萄糖酸实验 | 第31-35页 |
3.4.1 关联转速及补料的溶氧调控对重组菌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2 5L发酵罐上进行全细胞转化联产L-ABA与D-葡萄糖酸 | 第32-33页 |
3.4.3 重组细胞的重复利用 | 第33-3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5-36页 |
主要结论 | 第35页 |
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页 |